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高血压病因

你需要知道的那点事高血压

你需要知道的那点事/《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

血压升高是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脑血管病发生危险逐渐增加。与血压/75mmHg者相比:血压-/90-94mmHg者,心血管发病危险增高2倍;血压/mmHg者则增加10倍。人群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和/或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危险增加近50%。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比较,其冠心病发病风险至少增高2倍。

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总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我国每15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高血压患者管理相关内容:高血压患者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与患者管理有关的内容有:第一,血压的正确测量;第二,高血压的诊断以及相关的分级和危险分层;第三,高血压有关的药物治疗。

(一)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

1.血压计

最常见的血压计是水银柱式,气压表式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淘汰,现在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是电子血压计,大规模的人群调查都开始应用电子血压计。可用于特殊诊断目的的是动态血压计。

2.血压测量

目前由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血压测量,是临床诊断高血压并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要求如下:⑴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国际标准检验合格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⑵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人应使用长35cm、宽12/13cm规格气囊的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⑶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类刺激饮料,并应排空膀胱。⑷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⑸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⑹测量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mmHg(4.0kPa),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⑺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第一音)和第V时相(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⑻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3.自测血压

自测是在家庭内自己给自己测量,部位取上臂肱动脉处。方案:每周测3天;每天测2次(早晨7~8时和晚上7~8时);每次测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较平稳者,可以每月测1~3天;治疗方案变更或者血压极不稳定者,需要每天测量。目前推荐的正常值是/85mmHg。

自测血压的优点有:首先消除了白大衣高血压,避免因紧张而测量不准确;测量次数多、观察误差少;患者依从性好、很少有安慰剂效应;自测血压多数采用电子血压计,不存在水银血压计测量时放气速度、柯氏音辨认等偏差。医务人员有责任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引导。家庭血压监测较诊所血压能更准确预测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应在家进行系统的血压监测。

(二)高血压诊断分类标准

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的患者可以诊断。

诊断高血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诊断高血压和确定治疗方案之前,必须用标准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至少经过两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每次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并经一定时期的观察,达到诊断标准,方可诊断。曾确诊为高血压,现服用降压药,血压值虽正常,仍为高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发病年龄小于30岁;血压增高程度严重(达3级以上);血压升高伴肢体肌无力或麻痹,常呈周期性发作,或伴自发性低血钾;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或有肾脏疾病史;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等;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双侧上肢血压相差20mmHg以上、股动脉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降压效果差,不易控制。

高血压流行态势严重,应引起充分重视;高血压不仅本身是一种疾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只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层后,才能开始个体化干预和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定期随访管理是保证血压达标的关键。

兰州小护

长按识别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白癜风初期是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gxyby/7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