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高血压诊断

亚洲人高血压有5大独特表现,尤其易致中风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www.zhuedu.net/

《亚洲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发布:

亚洲人高血压尤其易致中风保健时报记者董超

我国居民深受高血压危害,《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数据显示,~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即大约每4个成年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但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51.6%,而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高血压是控制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

近期,医院医院张宇清教授为代表的HOPE(高血压、脑、心血管和肾结果的预防和亚洲网络偏差)亚洲网络专家组,发布了首个《亚洲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共识》指出,亚洲高血压患者有其独特的表现:中风比心梗更常见、血压与心血管病的关联更为密切、盐摄入量更高、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更常见、清晨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较为常见。《共识》建议,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监测的结果可相互补充,建议结合使用。

01中风,尤其是出血性中风比心梗更常见

高血压是中风头号致病因素。我国有2.54亿成人有高血压,而中风是我国居民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我国万≥40岁居民有中风,每年万人因中风死亡。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梗死”;另一种是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出血”,八成以上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

而高血压病和这两种类型的脑卒中都有关系。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六成以上的卒中负担与高血压相关。从机制来讲,高血压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以直接造成大脑动脉管腔变窄。

另外,斑块脱落或者脱落后的血栓形成,可以堵塞大脑血管,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而长期的高血压造成大脑动脉硬化,当血管压力突然增加,很容易破裂,从而导致出血性脑卒中。

02血压与心血管病的关联更为密切

《柳叶刀·全球健康》发布了一则论文消息,牛津大学陈铮鸣教授、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等,基于中国前瞻性慢性病研数据,揭示了中国人群的血压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中国人的血管死亡事件中,约一半归因于收缩压毫米汞柱,相当于每年近万例心血管死亡。在40~79岁人群中,收缩压为~毫米汞柱的范围内时,收缩压水平与新发主要血管事件之间,呈现连续性正相关。总体上,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1%,缺血性卒中风险约增加30%。

不同于既往高收入国家人群研究,我国人群中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出血风险增加更多,风险增加68%,约为缺血性卒中的2倍。

我国人群中,血压升高与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弱,70~79岁人群相比40~49岁人群,风险增加相差2倍。

03盐摄入量更高,盐敏感性更高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烹调盐摄入量为10.5克,再加上通过加工食品摄入的盐以及食物本身固有的盐,中国居民实际盐摄入量估计在12克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摄入量(5克)。

此外,长期吃盐过多可増加脑卒中、心脏病、胃癌、骨质疏松以及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食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因为过量的盐摄入会使体液或血容量维持在偏高的水平。相反的,减少盐的摄入量会使血压降低。对人类而言,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人群,如果采用低盐饮食,都会使血压下降。在高血压患者中,减盐对降压的效果尤为明显。

中国居民76%的食盐摄入来自家庭烹调用盐,6.4%来自酱油,其余来自外出就餐、包装食品等。因此,家庭烹饪是食盐摄入的主要来源,减少家庭烹饪用盐是减盐的重要途径。

04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更常见

据年《柳叶刀医学周刊》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已近万,其中男性万,女性万。年,中国的肥胖人数超越美国,正式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世界肥胖人口,有16.3%的男性和14.2%的女性为中国人。

北京大学公共健康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至年,每4个孩子中,就将有一个是超重的。届时,中国将有万儿童的体重被列为超重或肥胖。

腹型肥胖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这“四高”关系暧昧,容易引发一系列血管类疾病,治疗起来非常复杂。肥胖之所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是通过增加血容量负荷、胰岛素抵抗、外周血管阻力的变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心房利钠素的变化以及类固醇激素的差异等因素导致的。

中国人肥胖原因主要有:长期食用外卖、快餐、零食;参加工作后缺乏运动引致发胖;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熬夜、过度饮酒;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激素或胰岛素分泌异常。

05清晨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较为多见

人体从睡眠转为觉醒,血压会呈明显上升趋势,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就是清晨。随着动态血压监测的出现,发现人体血压表现为睡眠后几小时内血压明显下降,清晨时段觉醒前后血压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清晨血压长期过高受患者年龄、钠盐摄入量、吸烟、饮酒、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代谢综合征和精神焦虑等因素影响。研究显示,清晨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6小时内。

《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称,睡时血压是重要的血管风险预后标志和预防及治疗目标。结果表明,睡觉时血压升高,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更高。

特别是睡眠时收缩压升高,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明显。24小时血压,特别是夜间血压较高,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相关。可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gxyzd/10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