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血压国际标准
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正式发布了版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新指南推出了“基本标准”和“最佳标准”两种管理标准,基本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降压目标,基本标准建议最好低于/90mmHg,最低降低20/10mmHg。
一、降压目标不同:
最佳标准是对于中青年,目标血压应</80mmHg(不宜低于/70mmHg);在以前的指南中,并没有提出不宜低于/70mmHg。
老指南只要求血压低于/80属于正常血压,但对于下限没有特殊要求。新指南指出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到/80以下,但不建议更低,当然现实中我们很难做到不高于/80,不低于/70.只是大家有一个新概念,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我们先做好降到/80第一步!
二、高血压分级简化,从原来的三级,修改为现在的二级
新指南血压分级:
-/90-99为1级高血压
≥/就是2级高血压
老指南的血压大于/属于3级高血压,已经取消了3级高血压的概念。
也就是原来的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合并为2级高血压;这可能说明只要是高于/这个标准的血压,其风险都是很高的。
所以对于原来3级高血压的人不要庆幸,这这是一个医学分级,并不是原来3级现在改为2级,风险降低。更多的是原来的2级和3级都属于比较危险的级别。
不但修改了高血压分级,对于危险分层也做了调整,分层简化:取消了极高危,将其合并到高危。
三、还有哪些改动?
诊断高血压方面,只有一次诊室血压高,不能诊断高血压。通常需要隔1~4周(取决于血压水平)进行2~3次诊室测量,以确认高血压的诊断。之前的要求是不同日三次血压均高于/90,现在把不同日改为1-4周,也就是给出了更多时间,以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导致血压临时升高。
更加建议家庭血压监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个比诊室血压,医院监测工位准确。
四、药物治疗的改变
1、具体最佳标准推荐,单药治疗时可选用普利、沙坦、地平、利尿药。
2、单药效果未达标,理想方案是用单片复方制剂。
3、单药治疗效果欠佳时按照以下4个步骤调整用药:
A、小剂量普利/沙坦+地平;
B、全剂量普利/沙坦+地平;
C、在普利/沙坦+地平基础上+利尿剂;
D、普利/沙坦+地平+利尿+螺内酯。
高血压的分级虽然变了,以前的2级3级都合并为2级高血压,但我们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永远不变!
坚持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不会改变!
谢不稳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混乱造成血压的升高。1、从最常见的肥胖者高血压说起,大胖脂肪过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挤压,
首先,我们先抛弃任何病理性及并发症因素,我们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高血压,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及压缩动力学原理,我把心脏和血管及毛细血管比喻成密封的压力循环系统,就是说人体是一台机器,心脏和血管就是润滑系统。
中医认为高血压形成原理是:血管内皮组织代谢不稳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混乱造成血压的升高。1、从最常见的肥胖者高血压说起,大胖脂肪过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挤压,当管道被挤压以后,动力源需要加大动力才可能使原来的循环达到流通,动力源动力加大,管道压力也会随之加大,就形成了高压。2、内部血液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栓造成的,血液的新陈代谢,排出不够彻底,在管道内部形成污垢,对管道造成一定的堵塞,会使压力升高。
3、老年性管道硬化及疾病性硬化,管道打折硬化的话,会造成高压。
4、疾病性毛细血管堵塞和外伤性毛细血管堵塞,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5、机体病变性引起的,一部分高血糖患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太过亢奋,在肠胃方面有病变,在肠胃机体方面就会形成一定的血液循环堵塞,也会造成高压,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6、心脏方面的先天及后天的缺失。
7、脑血管疾病引起的。
8、血液干涸造成的高压。
以上因素受季节变化影响,容易发病
高血压被称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研究发现,我国每10名居民就有3名患高血压,但确诊率仅30%左右,控制率仅4.2%。此外,还有39.5%的居民为高血压前期。一般而言,高血压是指以收缩压(俗称“高压”)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增高为主要特征(高压≥毫米汞柱,低压≥90毫米汞柱)。人们往往重视高压高的防范与治疗,而忽视低压高的危害,其实,低压高对人体的影响更大,原因有以下几点:
舒张压就是当人的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仍不容忽视,因为随着病程延长,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可以转变为经典性高血压。甚至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展。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老化,预后就较差。
因此在早期进行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可先在早期进行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低压高,在临床上是个难题。高血压患者也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高压升高,大部分人能够降下来,一旦低压升高,服药很难降下来。因此及时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意见建议:因为舒张压高高血压比收缩压高血压更难控制,因此患者需要按时服药,降压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目前临床上的几种类型的降压药。还有就是合理安排饮食,以减少钠盐、减少膳食脂肪并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补充钙和钾,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科学饮水为原则。
第一,低压高的危害性更大。引起低压高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血管壁弹性下降,使回心血量减少,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血量增多,低压就会升高;二是小动脉张力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主动脉中的血液向外周血管的流动速度减慢,主动脉中存留的血液增多,故舒张压增大。从长远看会引起小动脉粥样硬化,如心脏冠状动脉疾病,视网膜动脉硬化,脑血管硬化,肾小动脉硬化和左心室扩大等,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的负荷。
第二,低压高难以得到良好控制。高血压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高压升高,大部分人能够降下来,一旦低压升高,服药很难降下来。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老化,预后就较差。
第三,人体对低压高比较敏感,对高压高耐受较好。低压的升高,导致脉压差变小,人体往往会明显感到头晕、胸闷不适。相对而言,人体对高压高的耐受性较好。
因此,低压高对人体的危害性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要注重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一旦发现血压升高,要及时就医治疗!
读懂新中国放眼全世界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