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高血压诊断

高血压的络病机制特点

络病学说所涉及的络,一般是指广义的络,包含“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其主要功能为运行气血,气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高度相关,络气瘀滞和络气虚滞反映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失常,包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症、免疫、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分泌和收缩功能的影响,且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心脑血管及其他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

脉络在结构分布上与现代医学的中小血管及微循环具有同一性,其渗灌气血津液双向流动的特点与微循环毛细血管网的作用相似。络脉具有双向性和满溢灌注的特点,能使经脉中的气血流溢于络脉,又通过络脉散布于脏腑肌腠之中,还可通过散布于脏腑肌腠的气血渗入络脉而灌注于经脉,人体气、血、津、液之间互相转化,这种渗透与转化是通过络脉作用实现的。

微循环是保证组织细胞物质代谢交换的形态功能单位,小动脉、小静脉主要起输送血液的功能,其管壁不能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而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流经于血管的血液通过微血管渗入组织细胞之间去“濡养”组织。同时,组织间的液体及代谢产物通过微血管渗入血管中,以排出体外。由此而论,络脉与现代医学所描述的微循环在分布、结构和功能上非常相似。

络脉维系气血津液双向流动、渗灌的特点正和微循环中毛细血管网的作用相似,而微循环在维持机体正常血液循环,保持正常恒定血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络脉是气和津液输布环流的通路,且络体细小,分布广泛,分支众多,邪客络脉容易影响络中气和津液的运行与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或渗灌失常,导致络气郁滞或虚滞、络脉瘀阻、络脉细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等8类病机变化。络病、微循环障碍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络脉病变时,既可有血瘀的症状和体征,又可观测到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客观指标;而瘀血证久病、重证属于络病的范畴。

研究证明,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可能包括血流动力学的异常、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微循环障碍、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因子形成及激活以及纤溶和抗纤溶系统的启动等。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认识到,血液的质与量决定着血流变的改变,如血流变化验的结果,红细胞变形性和凝聚性增强说明血液黏滞度增高,纤维蛋白原量高可致微循环障碍,这些微观的指标均与中医病理络脉的“瘀滞”现象是相一致的。络病并非独命的病种,而是存在于多种难治性疾病中的病理状态及病理过程,继往缺乏对其进行系统的探讨,而清晰认识络病的病理变化对提高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价值。

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支横旁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脉络之络系指血脉的分支。络病学说在保留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特色的同时,又作出了发展与创新。络病机制涉及了病因病机学说、辨证论治理论等更广泛的范畴。络脉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功能性网络,其生理功能不外“聚、留、通、化”;络病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病理生理基础总为“瘀、虚、痰、毒”。络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概括为“久、瘀(痛)、顽、杂”,主要病因病机包括络脉结滞、络脉空虚、络毒蕴结和络脉损伤。“邪既入络,易入难出,势不能脱然无累”表明了络病的病程特点及治疗难度。络气郁滞虚滞是指络气输布运行障碍,升降出入之气机失常,或络气因虚而滞,是络脉病变由功能性病变向器质性病变发展的早期阶段。络气包括运行于经络之络中的气和脉络之络中与而伴行的气。络气郁滞或虚滞涵盖西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异常,脉络气机郁滞(虚滞)导致其自适应、自调节、自稳态异常和西医学之而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络脉瘀阻是气虚或气郁导致气而津液输布障碍,痰瘀阻滞络脉,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器质性病变的重要阶段。

高血压是全身性血管疾病,在病位上与络脉关联(其在血脉),属于络脉病变范畴。络病理论和高血压在中医学中多属“眩晕”、“头痛”等范畴,病理因素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责之气、血、阴、阳的亏虚,实者责之于气滞、血瘀、痰浊内蕴。而推究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其与络病的虚(络中血虚、气虚);实(络中血瘀、浊毒内蕴)在实质上有其一致性。

高血压引起的心脏和血管病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病邪深入脏腑,递次损伤心络如浮络、孙络、缠络等,包括络脉自病和久病入络。“久病入络”是络病学说的学术思想,即痰瘀形成的病理认识,其本质是血行失度。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长期的七情内伤、或肝郁化火、或肝郁气滞,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日常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聚湿生痰,流注络脉,壅塞络道,损伤内膜,痰瘀互结,血行失度,血压升高。若长期血压不降,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腑缺血缺氧。则易合并中风、胸痹等证。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征,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动脉不仅是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而其参与血压升高的始动和维持机制。高血压时整个动脉系统均受累。高血压又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高血压本身也是动脉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伤的原因。因此,高血压符合络病的特征。郭慧君等认为,高血压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阴阳消长失调,进而出现化火、损阴、伤阳,致使络脉失养,或有内生痰、瘀,痹阻络脉而致络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gxyzd/14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