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病”范畴,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可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调理;对高血压1级低危患者,高血压2级以上、服用降压药后血压达标但仍有头晕头痛等症状的患者,或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仍不稳定的患者,或服用降压药后有干咳、下肢水肿等副作用表现的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稳定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高血压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目标。充分发挥“三师共同服务”作用,指导患者早期预防、合理就医和规范采用中医药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血压达标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二)路径(如下图)。
(三)双向转诊标准。
1.上转至医院的标准。
如有以下情况之一:
(1)经规律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及中医综合治疗干预3个月后血压仍为正常高值(-/85-89mmHg)的高危人群。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或中药饮片服务时。
(3)经中医药综合治疗2~3个月之后,血压未达标或症状未改善者。
其他上转标准同附件2。
2.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
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的患者。
二、高血压患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高血压筛查。同附件2。
(二)高血压诊断与评估。
发挥中医证候辨识作用。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重点进行病史、症状与体征、舌脉诊等综合信息采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把握高血压基本病机进行中医辨证。
其他同附件2。
三、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
(一)治疗目标。同附件2。
(二)中医健康管理。
1.健康体检。
(1)中医健康状态评估,体质辨识或辨证。
(2)理化检查:测量血脂、空腹血糖,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进行心电图、肾功能检查等项目。
(3)管理对象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2.行为干预。
(1)辨证施膳:根据患者的证候分型、体质辨识和食物性味归经等综合判断结果给予膳食指导,同时指导管理对象控制脂肪和盐分摄入。
(2)运动调养:为管理对象个体化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慢跑、快走、散步、导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运动量、运动时间和频度。
(3)情志调理:为患者辨证选择不同的音乐和娱乐活动等,调畅情志,愉悦心情。
(4)戒烟限酒。
(三)中医药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合理应用中医药疗法。
(四)其他降压药物治疗。同附件2。
(五)合并危险因素的控制。同附件2。
四、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一)高血压分层分级管理内容。按照一级管理的低危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中医辨证;按照二级管理的中危患者,每2个月进行一次中医辨证;按照三级管理的高危患者,至少每个月进行一次中医辨证。
其他同附件2。
(二)高血压管理级别与调整。同附件2。
(三)高血压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小组管理增加中医指标:高血压中医药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其他同附件2。
(四)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检查。监测项目中,中医辨证的频率为每2月一次,且每年必须至少有2次中医辨证在医院进行。其他同附件2。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怎么去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