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高血压诊断

解疑中医是如何诊治高血压病的

导语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西医主要通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降血压药物等治疗手段,虽然有效,但副作用较大。中医药在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优势。现结合临床实践,就中医药诊治本病的思路和方法作一探讨。

辨证与辨病结合

临床中笔者提倡对高血压先辨病(诊断、分级、危险分层、鉴别诊断、并发症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第三步是在不断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发现证与病不同分级、危险分层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出现左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等,则有助于血瘀证的诊断;若出现血脂增高、血液黏稠等,则有助于痰浊阻滞证的诊断;胡敬宝等发现,肝阳上亢型血压昼夜变化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而阴虚阳亢型变化小,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段开骏等发现,高血压颈动脉血管重构以阴阳两虚和痰湿雍盛证最显著,阴阳两虚证心脏靶器官损害最明显。最后,在认识高血压总的中医病机基础上给予辨证治疗,这种治疗具有主动性、预见性和预防作用,可达到既病防变的目的。因此,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起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可进一步掌握高血压病的病变规律,对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调理肝肾阴阳贯穿治疗始终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早有记载,如《黄帝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证治汇补》曰:“眩为肝风”,认为眩晕与肝风有关。孙思邈认为本病与肝火厥逆有关,如《千金方》曰:“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亢头脑也”“肝厥头痛必多眩晕”。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养,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认为本病为阴虚阳亢所致。由上可知,高血压的发病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

高血压的现代研究发现亦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相似,如龚一萍认为,以肝为中心治疗本病有利于临床辨治;丁有饮、周波等认为本病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奉新英等认为本病为肾精亏虚,脑窍失养或水不涵木,风阳上扰所致。戴霞等对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证候学研究发现,肝肾阴虚、肾气亏虚、肝阳上亢证为高血压的主要证候。

中医学认为,随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逐渐衰少,《黄帝内经》云:“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加之饮食、情志等因素交互作用,肾精更加亏虚,水不涵木,阳亢于上出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等表现,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若肝肾阴虚明显,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日久阴损及阳,可致肝肾阴阳两虚,可选用肾气丸加减。另外,高血压病变过程中可出现痰浊、瘀血、水湿等病理产物,此时可辨证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等方加减,但勿忘调肝肾,因为笔者认为,痰浊、瘀血、水湿等病理产物的产生是由肝肾阴阳失调所致。

结合现代药理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高血压病是多因素多脏腑功能失调作用的结果,临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辨证用药能提高疗效,如天麻、丹参等能减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脑血供,并有降压作用;钩藤、牛膝、菊花等具有降压、降脂、抗血栓作用;泽泻、益母草、玉米须、罗布麻等具有利尿降压作用;有葛根、络石藤等具有扩张血管降压作用等。总之,可结合现代客观检查、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加用上述药物,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结合治疗,灵活权衡治标与治本

中西结合治疗是我国的特色,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中西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均优于单纯用西药和中药治疗的疗效。在疾病平稳时,我们一般采用西药使患者血压较快的维持在正常水平之内,减少因血压升高而造成靶器官的损害,缓解患者一些不适症状,但与此同时,西药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利尿剂可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引起电解质紊乱,加重肾功能不良;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抑制心脏传导、窦性心律,增加气管阻力;钙通道阻滞剂能引起心率增快、头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

此时,我们可以患者的全身情况选用中药辨证治疗,一方面可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一方面,长期应用中药可以缓解疾病进展,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如宋剑南等运用化痰健脾中药能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体现了中医“缓则治其本”“治病求本”“标本并重则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在疾病出现急性进展及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时,如出现高血压危象、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等,应及时根据具体病情选用硝普钠、硝酸甘油、速尿、多巴胺等西药抢救患者生命,同时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生脉注射剂、参附注射液等中药制剂。体现“急则治其标”的治疗原则。

总之,只有灵活权衡治标与治本,合理应用中药和西药,才能取长补短,既可以在复杂的病变过程抓住关键,做到治病求本目的,又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医综合治疗

中药内服疗法、针灸疗法、耳穴贴压疗法、推拿等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人体上产生不同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中我们常辨证选曲池、合谷、三阴交、行间、太冲、风池、百会等穴针刺,贴耳穴常辨证用马钱子在肾上腺、肝、肾、脾、脑、皮质下等部位贴压;灸法选百会穴以温和灸;放血放疗常选百会穴和耳尖部位;浴足法选用怀牛膝、川芎、天麻、钩藤、夏枯草、吴茱萸、肉桂、磁石、夜交藤等药煎汤浴足;药物敷穴常选吴茱萸、天麻、全蝎等药物醋调贴敷肚脐和涌泉穴;另外,还可选用穴位注射、穴位埋线。临床上我们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状况等合理选用上述方法,多收效良好。

总之,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是根据患者整体情况,针对疾病的具体病因病机,运用中药内服、针灸疗法,耳穴贴压疗法等方法,综合治疗,标本兼顾,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有效,能延缓疾病进展等优点。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中医的上述优势,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余茂强童晓云

来源:河南中医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假
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gxyzd/7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