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高血压诊断

陈晓平分级诊疗高血压防治下沉基层的

第7届中国高血压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在成都胜利召开,作为国内高血压领域的学术盛宴,会议充分展示了国内外高血压学科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由国内高血压领域著名专家对高血压防治新指南、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进行了分享交流。《门诊》杂志特别在会议期间邀请到此次会议执行主席,医院陈晓平教授,请她针对目前西部高血压防治现状,简要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一、高血压防控现状不容乐观,成果与危机并存

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防治都是慢病防控的重点,而中国作为高血压大国,也一直致力于此。尽管近几年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不断加大力度,尤其在国家层面给予很大的政策支持,在纵向比较下,我国高血压整体防治水平已较过去有所好转。但横向地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仍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在看到这二十几年所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实际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绝对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传统的“三率”——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仍不尽如人意。这种现状在西部地区体现的更加明显。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最新报告,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7.8%,而来自四川省的一个最新报告认为,四川省高血压患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四川省整体防治在西部地区处于前端,因此整个西部的防治水平可见一斑。我们知道,如何提高高血压患者达标率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这项工作的推动,在西部地区可能更加困难。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地理环境影响地区间资源交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但核心是整体的防治意识和理念有待提升,无论是从学术组织机构层面,还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层面,我们都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促使该意识的形成,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达标率。

二、灵活运用分级诊疗,进行资源合理配置

将血压管理下沉基层、分级诊疗的理念,高血压相关学术机构或临床医师一直在推广,国家政策的颁布对这种理念的推广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尤其在西部地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问题比较突出,如何能够广泛渗入这种分级诊疗的理念,切实开展分级诊疗的工作,也是一大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模式创新,真正理解和消化。

四川省正在开展一个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四川省慢病防治,那么具体到高血压防治工作,重点就是社区患者的管理。西部地区的高血压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社区医师团队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提升社区医师诊治水平,将改善医院的现状,医院患者流量和诊治压力,从而实现高血压有效管理,提高达标率。

我们目前开展的“分级管理”模式医院为支撑,医院作为主体,以“点”带“面”,将资源有效利用,实现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对社区医师培训,使其能够从评估患者病情开始,到后续的诊断和随访进行全程化管理,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将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真正下沉到基层。

医师简介

陈晓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兼四川省卫生计生委首席专家、四川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成员、中华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慢病防治副主任委员等;担任包括《中华高血压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课题及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逾百篇,主编或参编专著20余部。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国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gxyzd/8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