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疾病防控与自我管理
年7月14日上午,医院心肺康复科赵阳主任来到西福民卫生服务站,对社区群众进行高血压疾病防控与自我管理的健康知识进行宣教。
中国心血管病报道年估计全国有高血压疾病患者3.0亿人。相当于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3.4人患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现状
1、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10亿,患病人数最多的疾病,并发症多、涉及科室多、危害最大、医疗费用最高;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也已经超过3亿。
2、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半与高血压有关,每5个成年人中有一个患病)在中国,高血压所致的卒中是第一位致死原因,也是第一位致残原因。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首位(41%)。
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90%高血压患者在城镇社区和乡村-高血压为核心的慢病防治任重道远-早日出现防治高血压的拐点。
二、高血压的危害
1、首先是前期高血压的危害:前期高血压的危害主要表现是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症状的原因;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2、其次是中后期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高血压加重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容易造成血管出血、血栓;还可形成动脉瘤,一旦血压骤升,血管瘤破裂即有生命危险。
3、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血压偏高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紊乱。
四、高血压的防治基础
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健康成年人每2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每年测量1次),高血压易患人群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推荐使用国际标准认证合格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提高人对高血压的群“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五、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1、在您测量血压前:30分钟内请勿吸烟、饮用含咖啡因饮品或进行体力活动、避免运动,5分钟安静状态下坐位。
2、测定中:请端坐,保持背部紧贴椅背。双脚平放于地板;不要交叉双腿。手臂平放于桌面,抱持上臂与心脏在同一高度。确保按血压仪使用说明或医生建议,将袖带中央确至于肱动脉上方。
3、测量后:每次测量血压,需间隔一分钟采集2-3次读数并记录。医生将会根据记录计算平均血压,判断您的血压水平,并根据您合并的危险因素给出适合的目标血压。
五、如何治疗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础!
1、合理饮食:限制钠盐摄入(6g),限制总热量,营养均衡
2、戒烟限酒:白酒(<34ml)
3、适当运动:4-7d/w30-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心率不要超出30bp
4、心理平衡:压力、不良情绪管理
5、控制体重:BMI<18.5-24.9kg/m2
6、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药物。最好选择,每日一次能持续控制血压的药物。长期终身、定时服药、坚持测量,避免擅自停药、减药。重视晨起血压、24小时血压及心率。
六、降压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坚持长期达标:对1-2级高血压,建议4-12周内血压达标。
2.及时评估降压效果:临床医生应在患者开始治疗后的2-4周;达标则维持治疗;未达标须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个体化:患者治疗耐受性差或老年患者;降压不易过快过猛;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七、降压药物的治疗原则
1、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用药;对2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起始可以用常规剂量;
2、尽量用长效药:维持血压相对稳定,以减少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联合用药:2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或高危患者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
4、个体化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于患者的降压药;
5、尽早达标: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将血压降至目标值;
八、高血压的院外管理
1、定期:出院后至少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九个月、一年门诊随访检查或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复诊;
2、定点:您的主诊医生-社区医生对您的病情更为了解,会给出正确的建议。
九、夏季高血压管理
夏季高血压下降很容易使高血压患者麻痹大意。由于夏天温度高,人的周身血管舒张,又容易出汗,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
夏季多数人睡眠质量下降,易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致使夜间血压升高,有可能导致出血性中风。天热多汗、血液黏稠、血流缓慢、血压骤降,也易致缺血性中风。
六大措施可助平安度夏
1、坚持监测血压
牢记夏季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如果发现随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医院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2、注意降温避暑
夏季血压波动主要是因为炎热造成的,所以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对策就是避暑降温,应科学使用空调,室温不要调得过低,保持在27~28℃就好,要保持室内温度恒定。
3、多饮水,防脱水
夏天高温环境里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增加,因此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l%的低盐水能有效补充水分。当然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
4、老年人不可过度降压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因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
5、根据血压调整药量
一般来说,血压没有过分降低,仍要继续维持剂量服药。一些人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这时仍服用冬天的剂量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导致脑梗死或心绞痛发作。
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但是患者绝不可以自己随意改变用药。
6、生活疗法不可放松
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诸如:早晨缓慢起床,洗漱后饮白开水或淡盐水一杯,适当晨练,耐心排便,饮食清淡低盐,三餐八分饱,控制体重,睡前烫脚或泡温水澡,保持乐观情绪等,一年四季都要坚持,不可在夏季中断停止。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