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用药误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越高越易罹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心脑血管病患病机会就降低了。当然还要积极控制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及肥胖。
在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患者认识到位,服药规律,使血压经常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是也发现有的高血压患者在认识和用药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误区一:没有症状,血压就不高。
大部分高血压没有症状,而且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就必须测量血压。年龄大于18岁的人,建议每两年测1次;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量1次;对容易发生高血压的人,建议每6个月测量1次。如果已有高血压,测量的频率就要更勤。
误区二:太早用药,以后会无效。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如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因为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心、脑、肾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就越好。
误区三: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目前大多数降压药,多是数小时后起效,要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往往需要两周到四周才能达到最大效果,要使血压达到合适水平,大概需要4周到12周,因此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持续、平稳降压才是好方法。
误区四:一些不靠谱方法或保健品根治高血压。
一经确诊,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都需要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
误区五: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一部分人由于工作压力大,一时性血压升得很高,又不想坚持服药,就想输液把血压很快降下来。一些所谓的降压注射液虽可很快达到降压目的,但血压维持不住,停止输液时血压又升高。这样血压忽高忽低,极容易脑卒中。
误区六:频繁换药。
血压降不下来心里着急,焦虑紧张后血压更容易升高,认为是降压药不好,换上另一种药,没过几天还没等药物完全起效,再起换药念头,到头来老是把血压控制不好。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口服常用降压药一种,观察2-4周,看能否将血压降下来,如果效果可以,继续坚持。如果效果不佳,合用另一种药物,再观察数周,依据疗效决定坚持此方案,还是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七:不测血压,不看效果,只闷头吃药。
有时高血压患者只顾吃药,而不测血压。由此可导致血压高低不知道,出现血压正常或仍很高,更或者降得很低,过高过低都不是我们用药的初衷。因此提倡坚持长期用药,长期规律测量血压,进而掌握用药疗效。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北京治疗白癜风不复发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