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医三院孕妇事件中我们能学到的高血
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是很常见的,又因常合并产科出血、感染抽搐等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mmHg(1mmHg=0.kPa)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检测阴性。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
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伴有下列任一项:
(1)尿蛋白≥0.3g/24h
(2)尿蛋白/肌酐比值≥0.3
(3)随机尿蛋白≥(+)(无法进行尿蛋白定量时的检查方法)
(4)无蛋白尿但伴有以下任何一种器官或系统受累: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或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异常改变,胎盘-胎儿受到累及等。
重度子痫前期: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以下任意一种表现可诊断
(1)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2)持续性头痛、视觉障碍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3)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及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表现;(4)肝酶异常:血丙氨酸转氨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5)肾功能受损:尿蛋白2.0g/24h;少尿(24h尿量ml、或每小时尿量17ml)、或血肌酐μmol/L;(6)低蛋白血症伴腹水、胸水或心包积液;
(7)血液系统异常:血小板计数呈持续性下降并低于×/L;微血管内溶血[表现有贫血、黄疸或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8)心功能衰竭;(9)肺水肿;(10)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过少、胎死宫内、胎盘早剥等。
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五种状况之一,为妊娠期特发疾病,可影响机体各器官系统,发病率约占全部妊娠的3.9%。子痫前期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痉挛、内皮损伤及局部缺血,严重时可能出现脑出血、肝肾衰竭、心力衰竭、胎盘早剥、溶血、DIC、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对母儿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母儿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控制该病的发生,做好预防是关键,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可以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和悲剧的发生概率。
合理的方式是做好产前检查,妊高症通常发生在20周后,第一胎有妊高症,怀第二胎时如果再发生,时间可能提早。
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如下:1.精神经常保持高度紧张状态的;
2.生活在寒冷环境或气温变化过大的地区的;
3.年轻初孕妇(低于18岁)或高龄初孕妇(高于35岁);
4.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病史;
5.营养不良或患有严重低蛋白血症;
6.体重超重;
7.有高血压家庭病史。
另外,冬季也是妊娠性高血压的高发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因为冬天气候寒冷,全身血管遇冷后收缩,会导致血压升高。怀孕期间,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水平:运动、控制体重、合理饮食、补钙。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就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的致命性疾病,它的发生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马凡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化、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等都位列其中,但最常见的自然还是高血压。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约70%的患者有高血压史。它是主动脉上的“定时炸弹”,随着病程的进展,夹层会越来越大,一旦发生破裂,大量血液涌出,患者会因失血过多在极短时间内休克,死亡。但同时,高血压也是明确可以干预、治疗的。因此,高血压患者日常更应做好预防准备。
1、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尤其是最近气温变化快,血压波动大,更要按照医嘱服药,保持正常的作息,清淡饮食、情绪平稳,同时外出注意保暖。
2、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背痛等症状,不要犹豫,医院接受相关检查,排除重症的可能性。
3、许多高血压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同时还可能患有其他疾病。所以在用药时,也要及时和医生咨询。因为有些药物本身是有治疗效果的,其他患者可以使用,但高血压患者却要慎用。例如某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某些治疗哮喘的受体激动剂等。在这种时候,可以和医生沟通,选择替代药物治疗。
4、一旦怀疑是夹层,就医院和科室,因为高风险的夹层治疗非常“抢时间”,要避免将时间浪费在转诊途中,因为这耽误的可能就是一条宝贵的生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