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诊治高血压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现代医学对于血压的定义,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这种压力的数值可以通过精密的仪器进行精确测量。然而,在中医的脉诊中,同样涉及到对血管压力的感知。脉诊,作为中医独特的诊断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医者手指对病人桡动脉的触摸,以感受其搏动的情况,从而判断病人的身体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医者所感知到的不仅仅是脉动的强弱、快慢,更包括了对血管压力的直接感知。因此,中医的脉诊在判断高血压这一疾病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临床上,高血压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脉象的表现也会因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中医的脉诊理论,高血压的典型脉象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弦滑有力脉,这种脉象表现为脉管紧张,搏动有力,如同绷紧的琴弦,给人一种紧绷而有力的感觉。这种脉象通常出现在肝阳上亢、气血上冲的高血压患者中,是病情较重的表现。另一种则是沉紧脉,这种脉象表现为脉管深沉,搏动紧束,如同水流受阻,给人一种沉滞不畅的感觉。这种脉象多出现在痰湿内阻、气血瘀滞的高血压患者中,是病情缠绵难愈的表现。因此,中医的脉诊在高血压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脉象的仔细感知和分析,医者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高血压的类型和病情,从而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医在疾病诊断中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1.脉弦有力
在中医的望闻问切中,脉象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高血压患者,脉象弦滑有力,多属实热证,常见于少阳证、阳明病或二者的合病,亦或湿热内蕴证。这些证型多与肝火上炎、肝胆疏泄失常有关。对于老年患者,若脉象弦滑有力或弦紧有力,往往暗示着动脉硬化病史的存在。这类患者的血压常表现为高压高、低压低,脉压差较大。在中医的辨证施治中,柴胡剂是治疗这类高血压患者的常用方剂。它既能疏肝解郁,又能清热泻火,正符合实热证的治疗原则。尽管患者可能没有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阳病的典型症状,但根据脉象和其他症状,医生仍可以给予适当的加减用药。例如,若患者舌苔白厚,口干渴明显,寸脉沉,并伴有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大便正常,此时可与小柴胡汤合用苓桂术甘汤、泽泻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或白虎汤,以增强化湿利水、调和气血的功效。若患者舌质偏暗或口唇发暗紫,提示有血瘀之象,可与桂枝茯苓丸合用,以活血化瘀。若患者有眼睛干涩的症状,可在上方基础上加用菊花,或用桑叶、冰片煎汤外洗眼睛,以清肝明目。若患者大便偏干,食纳少,食后心下痞硬,为大柴胡汤的加减应用提供了依据。若患者口干渴明显,而应用白虎汤疗效不显时,可以考虑加大生石膏的用量至克,或同时加用三黄泻心汤,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力。总之,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会根据患者的脉象和具体症状,灵活运用柴胡剂及其加减方,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这种“凭脉辨证”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的精准医疗理念。2.脉沉紧
脉沉主里,象征着身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多与寒饮、水湿有关。当患者的脉沉紧时,血压表现通常为低压偏高,高压正常或略偏高。这类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血压波动较大。若患者寸脉弦沉紧,其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头晕、头沉、胸闷、气短等症状。舌苔淡红,苔薄白或水滑,这多为水饮上冲所致。在治疗上,我们可与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茯苓杏仁甘草汤,以温阳化饮,调和气血。若患者关尺脉沉细,且出现乏力、腿沉、腿肿等症状,这是阳气不足,水湿下注的表现。此时,我们可以在之前的药方基础上加用四妙散,以增强温阳利湿的效果。若患者舌苔白厚腻,除了心悸、胸闷、气短等上焦症状外,还有脘腹胀满、食纳少等中焦症状,以及腿沉、乏力等下焦症状。这多考虑为湿热弥漫三焦,治疗时我们可以与三仁汤合苓桂术甘汤、四妙散,以清利三焦湿热,调和气血。若患者尺脉沉紧,重按无力,大便偏稀,腿沉乏力,又有食纳少、胃脘胀满,口干渴或不渴,这多考虑为上热下寒证。在治疗上,我们可以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调和上下,平衡阴阳。若患者寸关脉弦紧,关尺沉紧,重按无力,下肢疲乏无力,面色烘热,时有汗出,这多为上盛下虚证,也就是常说的“肝阳上亢证”。此时,我们可以用镇肝熄风汤加减,以平肝潜阳,调和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