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分级诊疗,终于盼来了
国家卫生计生委目前正在开展分级诊疗制度试点工作,其中高血压,糖尿病作为基层最常见的慢性病,成为先期试点病种。
12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医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分级诊疗工作,并制订了详细的相关技术流程方案。
来源:全科医学论坛、国家卫计委网站
总体服务流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流程
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
基层流程(点击查看大图)
上转患者流程
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医院→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医院。
医院初诊患者流程
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患者转至基层就诊→定期派专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诊、出诊,对分级诊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大医院流程(点击查看大图)
接诊上转患者及下转流程
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经治疗稳定、符合下转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高血压技术方案流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合并症致残率、致死率高。意见指出,高血压分级诊疗必须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指导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使患者血压达到控制目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具体流程如下:
高血压流程(点击查看大图)
意见规定,初诊、随访的高血压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即医院:
初诊
a.多次测量血压水平达三级需要进一步评估治疗;
b.合并靶器官损害需要进一步评估治疗;
c.高血压急症;
e.怀疑继发性高血压;
f.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随访
a.采用2种以上降压药物规律治疗,血压仍然不达标;
b.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再度出现血压升高并难以控制;
c.血压波动较大,临床处理有困难;
d.随访过程中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疾病或原有疾病加重;
e.患者服用降血压药物后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
f.高血压伴有多重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而处理困难。
中医分级诊疗意见指出,高血压属中医“眩晕病”范畴,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即应上转医院:
a.经规律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及中医综合治疗干预3个月后血压仍为正常高值(~/85~89mmHg)的高危人群;
b.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或中药饮片服务时;
c.经中医药综合治疗2~3个月之后,血压未达标或症状未改善者;
d.符合上述西医转载条件的。
糖尿病技术方案流程意见指出,糖尿病分级诊疗的目的是指导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从而使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体可按照如下流程进行分级诊疗:
糖尿病流程(点击查看大图)
意见指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即应向上转诊:
a.初次发现血糖异常,病因和分型不明确者;
b.儿童和年轻人(年龄25岁)糖尿病患者;
c.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糖异常者;
d.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低血糖或高血糖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糖尿病酮症;疑似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或乳酸性酸中毒);
e.反复发生低血糖;
f.血糖、血压、血脂长期治疗(3~6个月)不达标者;
g.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或周围血管病变)的筛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在社区处理有困难者;
h.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者(急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严重视力下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和缺血性症状;糖尿病足);
i.血糖波动较大,基层处理困难或需要制定胰岛素控制方案者;
j.出现严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处理者;
k.明确诊断、病情平稳的糖尿病患者每年应由专科医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
l.医生判医院处理的情况或疾病时。
中医分级诊疗意见也指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分级诊疗流程可按照如下流程进行:
中医流程(点击查看大图)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即医院:
a.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糖尿病中医辨证治疗或中药饮片服务时;
b.经中医药综合治疗2周之后,血糖未达到“满意”控制目标或症状未改善者;
c.符合西医上转条件的。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卫计委网站下载相关文件↓↓↓补骨脂注射液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