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得脑梗偏瘫了,他居然还对TA念念不忘
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明明只有35岁,心血管却相当于60岁的老人。
浦江黄先生一直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以为意,在查出高血压和糖尿病后,依旧过着胡吃海喝、烟不离手的日子。结果一觉醒来,身体右侧偏瘫了,动也动不了。俗话说“nozuonodie”,黄先生这一“作”,医院。如今,等待他的只有漫长的康复之路。
脑梗偏瘫在床
“老烟枪”依然对香烟念念不忘
说起黄先生,医院康桥院区全科医学病区主任平玉坤连连摇头,直称这是他碰到的“最不听话的病人”。
一周前,黄先生因为脑梗右侧偏瘫转入医院康桥院区。医院时,黄先生右上肢肌力只有零级,一动也不会动。治疗后效果不错,肌力恢复到了3级多,已经可以克服重力慢慢把手抬到胸前了。
眼看病情有所好转,黄先生的烟瘾按捺不住了,一天到晚老想抽烟。此前,医生明确下了“禁烟令”,黄先生不死心,拿来各种电子烟和中草药烟,反复问医生能不能抽。
“当然不能!”医生一记冷眼,黄先生只能灰溜溜地把烟收起来。
平玉坤指出,香烟中有尼古丁和焦油,容易刺激血管,长期大量地吸烟,会引起动脉的持续性收缩,造成血管内膜增厚,从而导致动脉硬化。同时,吸烟的高血压病人有增加动脉血栓的风险,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生率也较高。因此,他建议,所有心脑血管病人都应该戒烟,无论电子烟还是普通烟都不能抽。
抽烟酗酒熬夜
不良生活习惯招来脑梗
事实上,黄先生年纪轻轻就患上脑梗,也与他的“不听话”有关。
黄先生今年35岁,10年前在体检中查出高血压和糖尿病,“当时血糖有20多。”黄先生说,检查结果出来后,自己也乖乖听话了一段时间,按时吃药控制病情,眼看病情稳定下来,想着自己还年轻,不会有大问题,就开始了“放飞自我”的日子。配来的药扔在一旁,难得想到了才吃一次,每天最少两包烟,饮食也从来不控制,又不爱运动锻炼身体,的个子,体重却有85公斤。
由于从事KTV、酒吧管理工作,黄先生平日应酬就比较多,喝酒当喝水,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动辄就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没想到一觉醒来,脑梗就找上门了。
“起初只是手脚没力气,我也没在意,以为第二天会好,谁知道更严重了,连手都抬不起来了,医院检查。”黄先生没想到,这一耽搁,还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平玉坤告诉记者,目前治疗脑梗最好的方法就是在10-12个小时之内进行溶栓治疗,把阻塞的血管打通,一旦错过这个“黄金时间”,病人的康复效果会大打折扣。
高危人群需时常监测血压血糖
不可自行停药
“这么年轻就得脑梗,非常可惜。患者10年前就被查出高血压和糖尿病,遗憾的是他没有好好控制,这次脑梗就是血压和血糖控制得不好的结果。”平玉坤表示,对于脑梗患者来说,再次发病的几率会比正常人高得多。
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正在逐渐年轻化。平玉坤说,这与年轻人日益增长的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但如果这些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早期控制危险因素并有效干预,大部分都可以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有家族型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年轻患者,要经常监测血压和血糖,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治疗,积极控制。”平玉坤说,“并不是一段时间血压和血糖正常了就可以停药了,漏服或不按时服药,都会造成血压和血糖波动,促使病情恶化。严重时就可能引起脑梗。”
因此,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定好好控制,及时处理。一旦发生头晕、肢体麻木、肌力下降等脑梗迹象,医院接受治疗。
黄先生年轻时就得了高血压、糖尿病,不注意管理身体才让脑梗钻了空子,可别以为这些病都是个例,事实上,下面要说到的数据,足以让我们每个人敲响警钟。
全国慢性病监测结果出炉
25岁就要开始提防糖尿病
近日,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报,年在全国个监测点开展的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现在有了监测结果——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患病人数明显增加,且患病率随年龄上升,发病年龄前移。
调查指出,特别是30岁以后,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加快;25岁以后,糖尿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在10年间前移了5岁。
在浙江,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6.7%,差不多占了成人总数的1/4,据估算,全省成人高血压现患病人数约万,比年增加多万;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37%,估算得出全省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万,与年(3.0%)相比患病率增加了一倍以上。
近五年的发病和死亡监测结果显示,12%的糖尿病病例在确诊的同时已经伴有各种并发症,因恶性肿瘤、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占了87.33%。
其实糖尿病分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但我们平时见得最多的是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Ⅱ型糖尿病,此次监测结果也显示,Ⅱ型糖尿病占了96.04%。
浙江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造成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的最重要的原因,与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不健康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建议广大民众自觉参与到健康行动中,控制油、盐、糖摄入量,增加身体活动,保持合适体重,提高慢性病防制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记者:梁婧娴翁含露通讯员:蒋明江歆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