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肾病形影相随的健康杀手
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可以引起冠心病和脑中风,但对它与肾脏病的关系却不太了解。其实,高血压与肾脏病也经常相伴相生。
高血压变成尿毒症
65岁的王先生在一次查体时,发现尿中蛋白含量超标,到医院肾内科一查肾功能,血肌肝明显升高,再一做双肾B超,两侧肾脏明显缩小,最后诊断为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已进入尿毒症阶段,只得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王先生做梦也没想到,平时除了高血压并没有其他毛病,怎么突然冒出个尿毒症?经医生了解病史,王先生才说出自己患高血压20年,当时年轻,身体其他方面都挺好,所以就没放在心上,有时头晕头痛了就吃点药,感觉一好就停药,最近几年因症状明显加重,才开始服用降压药,但血压是否降到位,自己并不清楚。
医院专家介绍,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呈正相关。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酗酒、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这些因素相互影响,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起全身的小动脉硬化,从而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多个靶器官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对心、脑的损害大家比较熟悉,如心肌梗死、脑出血及脑梗塞等,而它对肾脏的影响是隐匿的,往往不被察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如蛋白尿、血尿、水肿等,常常不可逆转,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只能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当然,像周老伯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充分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可以减轻肾脏损害,延缓肾脏病变进展。
首诊高血压应查肾
高血压与肾病可谓“形影不离”,高血压本身会导致肾脏的损害。肾脏主要由肾小球组成,肾小球实际上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如果长期的血压升高会造成毛细血管壁的损害和硬化,引起肾脏缺血,导致肾脏功能减退,这样逐渐发展,就会引起所有的肾小球硬化,最终出现肾功能不全。当进入尿毒症期时,病人就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进行治疗。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防治肾脏疾病的损害首先要严格控制血压。同时,肾脏病本身也会引起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也就是肾性高血压。据统计,肾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人数的5%至10%,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位原因。可见,高血压和肾脏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任何一方面控制不好,都会引起恶性循环。
医院专家表示,慢性肾脏病患者也应注意血压监测。临床上有不少慢性肾炎患者,只注意治疗肾病,而忽视了血压,结果高血压加重了肾脏损害。因为肾脏不仅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正常情况下肾脏分泌的激素如血管活性肽参与机体血压的调节,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损伤或肾血管病变均可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又可加重肾脏损害。
反过来,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查一查尿常规或肾功能,及早发现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改变。特别是初次发现高血压,必须做全面检查明确有无肾脏病变,疑似肾性高血压时要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血脂、血凝指标测定及双肾、肾动脉彩超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CT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及血管造影,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健康关键是稳定降压
不论是高血压引发的肾损害,还是肾病引发的高血压,最重要的是有效控制血压,目标血压值为/80毫米汞柱。如果24小时尿蛋白超过1克,或伴有糖尿病,目标血压值应为/75毫米汞柱以下。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降压药非常重要。
“临床上,能及时被转到肾病科来就诊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很少。此类患者很多选用的降压药甚至还在继续损害已经不健全的肾功能,最后发展成肾衰竭,白白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专家表示,目前降压药物治疗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降压药物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最好凭医生处方用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们除降压外,还有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等多种作用,但肾动脉狭窄、肾衰竭、血容量不足或高钾血症者,必须在医生严密监测和指导下用药,妊娠期妇女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滞心脏、肾脏及中枢的β受体,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对交感神经兴奋性高的患者疗效好,但长期应用可能对脂质和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而利尿剂则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而利尿排钠降压,对肾功能减退者,噻嗪类利尿剂疗效差或无效,这时可选用袢利尿剂。
因此,到底选用哪种降压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切莫看广告或听病友的个人用药经验,随意用药,因为各自的病情和当时的状态各不相同,只有适合您的药物,才是好药;再好的药物也必须坚持按时服用,定时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水平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读懂尿常规远离肾衰竭
很多人在体检后拿着自己的化验单犯了愁:“我这上头写的都是啥?”首先肯定了大家每年定期体检来掌握自己身体状况的做法,自己在门诊中常会遇到一些因为忽视体检中尿常规检查数据而延误治疗,导致罹患肾病的患者。
可是不学医的老百姓,要怎么读懂尿常规化验单呢?
专家介绍,慢性肾脏病表现隐匿,早期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和表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尿液外观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看不出来任何的异常。而尿液检查,也就是尿常规的检查,是早期发现肾脏病的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手段。在尿常规当中,哪些项目能够反映肾脏病呢?
1.尿蛋白这个是反映肾脏病变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尿蛋白”,英文缩写是PRO。尿蛋白的正常值是阴性,可以表示为“-”或者英文“negative”;如果尿中有尿蛋白,结果就会显示为“+”,即阳性;蛋白尿的程度越重加号就越多,如“3+”就提示蛋白尿程度很重,或有些尿常规化验单中尿蛋白的阳性会用数值来表示,数值越大则提示程度越重。有时您可能会看到尿蛋白显示为“trace”,这提示尿蛋白为微量。
需要强调的是,尿蛋白只要不是阴性就要尽快到肾脏内科就诊。
2.尿红细胞尿常规中另一个可以反映肾脏病变的项目是“尿红细胞”。尿红医院由于检测方法不同,正常参考值范围略有不同,在这里,医院尿常规化验单为例。尿红细胞这项的项目名称为“尿红细胞数”,英文缩写为”U-RBC”,正常值是0-15个/ul。在化验单中可能还会看到用显微镜检查的结果,也显示的“尿红细胞数”,正常值范围是0-5/HP。无论哪种方法测定,尿红细胞增高就提示有异常,增高越明显越严重。尿红细胞增高提示有可能存在肾脏或泌尿系统的疾病,如肾炎、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等情况,需要到肾内科或泌尿科就诊筛查。
3.还有一种情况值得大家高度警惕,那就是尿常规的结果中尿蛋白阳性和尿红细胞增高同时存在提示肾脏病的可能性很大,一定要尽快到肾内科就诊。
专家有个口诀大家一定要记住:排尿时候要观察,按时体检很重要,尿中蛋白要重视,红细胞也要警惕,蛋白红细胞并存,肾科门诊尽快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