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预防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全攻略2降压药物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选择药物的原则,是避免使用对糖尿病有不利影响的药物,选用对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损害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钙拮抗剂以及α受体阻断剂由于对血糖、血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愈来愈多地用于糖尿病病人,下面我们不妨对常用降压药物进行一次大比拼。

1、钙拮抗剂和α受体阻断剂

钙拮抗剂具有促尿钠排出和舒张血管的特性,可促进高血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血流量,延缓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进展,对血糖无影响,同时它也是强有力的抗高血压药,特别对老年人中的低肾素活性高血压疗效确切。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钙拮抗剂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终点(例如死亡率、心血管病发病率和肾功能恶化)长远作用的结论性资料。同样,尽管已知α受体阻断剂对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具有有利的作用,但是,这类药物对临床终点的长远作用也还不肯定。

2.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类药物ACE抑制剂和ARB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有着降压之外的益处,如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糖代谢的作用等,目前积累了较多的证据。ACE抑制剂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发展,使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及蛋白尿减少,并可保护血管,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故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非常适用。ACE抑制剂是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特别是血浆肾素浓度偏高的病人,同时对胰岛素抵抗和代谢指数也有有利的作用。除了减少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以外,ACE还能催化激肽裂解为降解产物。实验研究表明,激肽具有抗增殖、舒张血管和胰岛素样作用。所以,除了局部血管舒张以外,ACE抑制剂对抑制组织增生和胰岛素抵抗有利。ACE抑制剂使用后出现缓激肽的积聚,对气管有刺激作用,故使用ACE抑制剂的病人咳嗽的发生率比使用其他药物的病人高2~3倍。ARB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与ACE抑制剂相似,但阻断血管紧张素II更完全,而且没有咳嗽副作用为其优势。有时上述药物常规剂量治疗不够理想,加大治疗剂量对蛋白尿的控制及肾脏功能的保护会更为有效。

3.利尿降压药

已知的利尿降压药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易引起低血钾,并影响胰岛素释放和敏感性,使血糖增高。此外,过度利尿不仅可诱发糖尿病昏迷,还常有增高血脂和血尿酸的副作用,所以不作为首选。

4.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美多心安、氨酰心安等,可使胰岛素分泌受抑制,干扰交感神经功能,使糖耐量下降,易发生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因此,也不作为首选。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降压药选择原则:

根据目前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对于降压药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如果只是一般糖尿病+一般高血压病人,上述几类药物基本都可以选择。2糖尿病病人如出现微量蛋白尿,应首选ARB。ACEI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二者都可以起到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作用。3如果常规剂量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考虑采用大剂量ARB进行治疗,可以更积极、更好地保护肾脏功能,延缓肾衰过程,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颈性眩晕是怎么回事?

撰稿:张艳徐浩

颈性眩晕定义

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的运动幻觉。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

颈性眩晕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颈部周围骨骼、肌肉、韧带、椎动脉解剖结构及功能异常,如颈部软组织炎症,颈椎失稳,颈椎外伤或颈椎管狭窄等,其中以颈椎病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主要原因。与颈性眩晕有关的颈椎病主要是椎动脉型和交感型。交感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收缩,引起一些后循环供血不全的临床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等。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血不足。

症状特点

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常在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可伴有脖子发硬、耳鸣、视觉障碍(视物模糊、眼干、眼胀、眼涩)、头颈肩痛、恶心、呕吐、出汗、心悸、上肢麻木等症状。

检查手段

1.X线可见颈椎椎体、椎间盘、钩突关节退变和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

2.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可见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

预防颈性眩晕的小方法

1.多活动颈部,特别是伏案工作年轻人、学生,中老年人更应如此。可以做“米”字颈椎操,利用碎片时间活动颈部。

2.尽量不突然扭转颈部,不过度持久地仰头。

3.天寒时,应注意颈部的保暖,因颈部受凉也是眩晕的诱发因素之一。

4.颈椎病与骨质疏松也有关系,应常喝牛奶,晒太阳,必要时服用钙剂。

5.枕头与此病也有关系,枕头的软硬度应合适,不可过高或过低,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侧的肩外缘的高度,即侧卧时正好保持颈部的固有位置,不倾斜。

颈性眩晕中医特色诊疗

1.推拿手法:

推拿对本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l)局部调整椎体关节位置手法常用的有: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龙氏正骨、拔伸旋转推扳复位法、韦氏旋转复位法、颈椎旋转微调手法等;(2)整体调整脊柱手法;(3)椎旁或局部软组织放松手法;(4)配合点穴、针灸、牵引等其他物理疗法。

2.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3.针灸治疗:

针灸为治疗颈性眩晕常用手段,且疗效肯定。取穴一般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上穴位为主。常用穴位有:颈夹脊、百会、天柱、风池、阿是穴等。治疗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明显改善,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等症状。

4.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治疗颈型眩晕依托于辨证论治思想,主要证型有:肝风痰瘀型、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痰浊上蒙型、水湿内停型,采用同病异治治疗理念,取得较好疗效。

5.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一方面可直接松解颈部紧张的筋膜、肌肉,降低软组织内的压力,缓解其对椎动脉的压迫;另一方面可破坏颈椎的病理构架,重新恢复其动态平衡状态,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颈椎很重要,保健要做好,从小就注意,长大万事好!

医院·徐浩大夫长按识别







































进展期白殿
白癜风的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yfgxy/8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