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应用的中国专
?
7月的长春清凉湿润,23日上午,来自全国的高血压领域的医师齐聚长春净月潭旁,参加了第六届中国高血压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年年会,参与人数超过位,是今年全国高血压领域最大的一场盛会。大会上除刘力生,赵连友,孙英贤和孙宁玲等诸多著名国内专家教授就高血压领域最新最热的学术问题进行交流之外,在大会期间的卫星会上,由赵连友教授牵头的《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隆重发布,来自哈尔滨医院的李悦教授针对该共识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组织撰写,在赵连友教授的牵头下,孙宁玲、孙英贤、郭艺芳、李悦、张新军、冯颖青、郭冀珍、苏海等38位权威专家参与撰写。自年9月福州会议启动撰写工作以来,其间在昆明、上海召开4次会议反复斟酌、逐字定稿,力求高度严谨、高度科学。倍受瞩目的《共识》于今年6月28日正式在《中华高血压杂志》上与广大医务工作者见面。《共识》每一个字都凝集着专家们巨大的心血,是αβ受体阻滞剂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成果,更将造福广大的患者。
自从β-受体阻滞剂(βB)发现以来,医学界一直对该药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洋地黄以来在心血管方面最重要的治疗药物。第一代和第二代的βB被称为传统βB,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
然而,本世纪初,柳叶刀等权威杂志针对第二代βB代表药物阿替洛尔的RCT研究和荟萃分析显示,βB在某些方面的效果不如其他降压药物。基于此,美国、英国甚至日本都不同程度地下调了βB的临床地位;中国、加拿大、欧洲等指南对此仍有争议。
以阿罗洛尔为代表的第三代α/β受体阻滞剂,其既具有β受体和α1受体的双重阻滞作用,有可以部分抵消彼此的不良反应——减少或消除由于β受体阻断而导致的外周血管收缩和糖脂代谢异常,也可以减轻因α1受体阻断所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
此外,阿罗洛尔作为一种水脂双溶性药物,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85%,远高于卡维地洛的30%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也高于拉贝洛尔的70%口服生物利用度。
基于α/β受体阻滞剂的药物特点,阿罗洛尔治疗中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α/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降低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根据一项纳入了例患者的开放性、非对照、非随机化多中心检测研究,从降压疗效上来看,第一周末血压就出现下降,第3、4周下降幅度最大并趋于正常;从心率变化上看,第一周开始减慢,第3、4周下降更明显。不良反应率只有1.3%,但真正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只有6例,因而安全性良好。
其次,根据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α/β受体阻滞剂对于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减慢心率相近。
第三,与传统βB不同,α/β受体阻滞剂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稳定血糖水平,对脂蛋白酯酶活性无不良影响,也不会影响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因此特别适于高血压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的人群。
第四,α/β受体阻滞剂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群体,除了具有传统βB优势外,还具有扩血管作用,可减少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实验显示,与美托洛尔相比,α/β受体阻滞剂组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静息状态舒张期冠脉血流峰速度和最大血管扩张程度均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也明显增加。
第五,α/β受体阻滞剂可以双重阻滞肾交感,增强降压效果,保护肾脏。试验证明,盐酸阿罗洛尔降压疗效确实,血肌酐不变,BUN降低,24h尿蛋白减少,不减少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另外,阿罗洛尔由于水脂双溶的特性以经肝代谢为主的特点,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独特优势,无首关效应,达峰时间2小时,作用快;蛋白结合率达到91%,也使得在透析时不需要调整剂量。
对于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震颤的患者群体,阿罗洛尔的β受体阻滞活性是普萘洛尔的4-5倍,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不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因此阿罗洛尔更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震颤的患者。
最后,赵连友教授总结认为,虽然JNC8下调了β受体阻滞剂的地位,但中国高血压指南一直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所以我们国内的医生还需按照中国指南的推荐来用药。很多医生会担心β受体阻滞剂引起糖代谢紊乱、血糖升高、血脂代谢紊乱以及三副作用,但β受体阻滞剂具有异质性,也可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我们在选择用药时要选副作用小的、对代谢影响较低的,也就是第三代的α/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的优势在于它们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肾功能障碍及原发性震颤的患者。临床医生要敢于应用α/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找到适于应用α/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温馨提示
医脉通投稿邮箱:tougao
medlive.cn请加小编白癜风网址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