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高血压病因

护理和保健注意有重点高血压控制不再难

护理和保健注意有重点!高血压控制不再难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终身疾病也是一种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中医把它归于眩晕、头痛等证。西医是指病因不十分明确而又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为了提高和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了解高血压病的护理知识,对病人和家属来讲,都有重要的意义。

1.首先环境要安静、舒适,最好保持恒温,室温过高过低、噪音等都会使病人心绪不宁,引起血压波动。

2.指导病人保持生活规律,起居定时,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病人活动时要避免过猛,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防止突然起立,蹲下。尤其是夜间人厕时,起立更要小心。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最好使用马桶,少用蹲坑。

3.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给予充分的重视。要了解自己属于哪一型的高血压,吃什么药。因为高血压病人须长期服药,所以有必要让病人了解长期服药的重要性。为确保平稳降压,病者还应了解一般药物知识,有哪些副作用禁忌证,应注意用药剂量,不要自行调节药量、种类,更不要自行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要经常测量血压,最好每测一次都作一个记录。指导病人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例如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剧烈头痛、视力模糊不清时,应立即就医。

服药期间如血压平稳可每周测一次。血压波动的病人则要每曰测一次。轻型血压可在服药后降至正常血压范围之内(/80mmHg)。老年病人的血压降至/90mmHg即可。服中药汤剂宜温服、饭后服用为宜。因大部分降压药对肠胃有刺激作用,所以要饭后服用。

1.自我保健,首先可以安排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消除紧张因素、保持血压稳定的活动。如种花草、养鸟养鱼、听音乐、学书法、绘画、钓鱼等,均可陶冶情操,宁心怡神。

2.按摩保健,按摩头部,用两手示指或中指擦抹前额,再用手掌按擦头部两侧太阳穴的部位,然后将手指分开,由前额向枕后反复梳理头发,每次5~10分钟。按摩头部可以清头目,平肝阳,使头脑清醒,胀痛眩晕感消减,头部轻松舒适,血压随之下降。

3.洗脚敷药,晚上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泡脚,洗泡过程中可以按脚心涌泉穴,揉搓脚趾,洗后将药粉(牛膝30克、吴茱萸5克,研为细末,分10次外用)用醋调后以胶布外敷于足心,第二天清晨除去。洗脚敷药具有补肝肾、平肝阳、引火归原的作用,对顽固性高血压有效。

4.倒捏脊,俯卧位,请家属或助手从大椎向腰部方向捏脊。用两手示指和拇指沿脊柱两旁,用捏法把皮肤捏起来,边捏边向前推进,由大椎起向尾骶腰部进行,重复3~5遍。倒捏脊法可以舒通肾脉,降低血压。

5.捏肚腹,患者仰卧,两手重叠加压,沿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每次3~5分钟。揉肚腹可以疏通腹气、健脾和胃、调节升降,有降压的作用。

6.其他,可以进行日光浴、森林浴、泉水浴等自我保健活动。各项自我保健活动均应坚持长期进行才会有明显效果。

1.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这种做法往往是不可靠的,特别是长期血压高的患者对高血压已产生了“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增高,患者也没有任何不适感觉,这就可能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至少1~2周测量1次血压。

2.用药不规律,断断续续服药:这会导致血压不稳定,甚至一个时期内使血压处在较高的水平。

3.血压一下降便立即停药: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即服药-停药-服药,结果导致血压升高-降低-升高,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使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是造成心、脑、肾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出血等。

4.单纯依赖降压药,不采取综合治疗:高血压属多因素造成,治疗也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否则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高血压除了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饮食少盐,避免紧张和情绪激动,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减轻体重等。

5.长期服用一种类型的降压药:不少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此外,不同的患者须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

6.血压只是偏高,自认为不值得治疗: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90毫米汞柱,即可认为患有高血压。部分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处在标准的边缘,往往不重视。事实说明,这种轻度高血压同样对机体会产生危害。

7.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60岁以上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涉及心、脑、肾。偏高的血压有利于这些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患者的内在情况,而一味要求将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

高血压的哪些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gxyby/11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