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条必须要了解的高血压常识
原创湘雅三健康管理医院健康管理科
作为慢病界的“四大天王”之一,高血压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大部分人对它仅有粗略的认识,并没有意识到它对健康的巨大破坏力,更有甚者,连自己被它缠上了都不知道,等到突发中风等严重疾病时才悔之莫及。
5月17日的世界高血压日,值此机会,小编整理了关于高血压必须要了解的7条常识,让您加深对它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预防它、远离它或者控制它。
1、高血压如何诊断?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的诊断以诊室血压为主要依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4周内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
必要时,可结合24小时动态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辅助诊断,相关标准如下:
2、高血压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目前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45亿。同时,估计全国有血压正常高值(高压在-mmHg,低压在85-89mmHg)人数为4.35亿,也就是说,高血压有着庞大的“后备军”。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但是青年人群高血压也不容易小觑,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仅为51.6%,也就是说,有半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同时,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仅45.8%,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仅占16.8%。
3、高血压的危害
很大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对其不以为然,就算知道自己血压高也掉以轻心。
其实高血压是一种“基础病”,大量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年,中国有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死于心血管疾病。
其中,脑卒中是最主要的并发症,同时,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肾病等都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
研究发现,收缩压每降低10mmHg或舒张压每降低5mmHg,脑卒中风险可降低35%,冠心病风险降低20%,心力衰竭风险降低40%,死亡风险可降低10-15%。
4、高血压的主要“凶手”
①高钠、低钾饮食。调查发现,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盐摄入量为10.5g,远远高于膳食营养标准给出的5g建议。同时,新鲜蔬果摄入不足,导致钾摄入量不足。
②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16-1.28倍,而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者比例正在持续上升。
③抽烟和过量饮酒。
④长期精神紧张,因为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
⑤年龄和家族史。
⑥运动不足。
⑦患有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
⑧其他因素如大气污染等。
5、“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预防或控制高血压
①合理膳食。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健康饮食;
◆尽量吃新鲜食物,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深加工食品、油炸食品等,同时尽可能避免反式脂肪的摄入;
◆适当增加富含钾(如香蕉、南瓜、燕麦等)和镁(如各种深色蔬菜)的食物;
◆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在5g以下(最好是3g以下);
◆适当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以帮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②控制体重,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kg/m2之间,男士腰围控制在85cm以下,女士腰围控制在80cm以下。
③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打球、快走等),每次30-60分钟。
④戒烟限酒,最好是不饮酒。
⑤保持心理平衡。
上述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降压效果如图:
6、高血压患者降压标准
只要确诊高血压,即需要进行有效治疗来控制血压,降低发生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
高血压治疗的首要原则是使血压达标,具体的降压标准如下:
①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
②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应降至/80mmHg以下;
③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90mmHg以下;
④80岁及以上的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
同时,降压不可操之过急,需要保证平稳,除急症外,大部分患者应根据病情在4-12周内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
7、服用降压药要避免的误区
①跟风。看别人吃什么药效果好就自行买来吃,或者根据药的价格来判断药效,以为越贵越好......其实选择降压药就像找对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找到了合适的药就不用换。
②急躁。一些患者恨不得吃了药,血压就“飞流直下”。其实,血压下降过快是高血压治疗大忌,很容易造成缺血、缺氧。
③任性。吃药看心情,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还有些人害怕副作用,血压高了才吃,平稳了就不吃了。这样会导致血压波动幅度大,给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版》.
3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END—
版权声明
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原创,
如需转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