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防范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这些妙招
“如果说你(年龄)45岁到60岁之间,身体的很多问题都要注意。如果说有胸闷、叹气、十指麻木、头晕这些方面医院检查有没有心血管的毛病。比如说头晕、四肢麻木就考虑可能有高血压方面的疾病;还有胸闷、叹气、心痛,有的时候肩膀痛、背痛都要注意,有可能是变性心绞痛”。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
那么要注意了
你可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视频为刘益新教授讲解心脑血管疾病
刘益新教授,主任医师、英国中医针灸学会会长、英国名老中医。年3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同年分配在湖南中医院内科工作,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曾任湖医院门诊部主任,大内科副主任等职。年3月被湖南中医院公派去英国工作,医院与英国天田公司(中医药公司)签署的医疗合作合同,从事中医针灸工作。年担任英国中医针灸学会会长,年7月英国授予名老中医,年担任英国中医和针灸公司董事长职务。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擅治内科疑难病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甲亢、头疼、偏头疼、神经内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颈椎病、坐骨神经痛、四肢关节病、各类皮肤病,各种内科癌症等。
刘教授介绍,如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处理不及时,极易引起脑中风,脑中风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脑中风又包括脑梗塞和脑血栓形成,出血性脑中风即人们常说的脑溢血。
尤其是秋天昼夜温差大,高血压患者特别容易出现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所以,小编今天总结了秋季高血压的五大保健法,每位高血压患者尽量掌握哟。
1、饮食
清淡
进入秋天,天气逐渐变得凉快起来,加上秋季又是丰收的季节,往往使人胃口大开,稍不注意就会进食过量、过于油腻,造成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而清淡的饮食,不仅能让高血压患者减轻体重,在秋季也能起到润燥的作用。
清淡饮食从三方面着手: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控制食量,少吃油腻。可适当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冬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茄子、土豆、藕、洋葱、绿叶蔬菜、海带、香菇、木耳及猕猴桃、柚子、山楂、苹果、香蕉、梨、柑橘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可以对抗钠离子对血压升高的作用。
秋季有些地方有“贴秋膘”的讲究,但高血压患者应以清补为主,可选择一些既有丰富营养,又有辅助降压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莲子、银耳、百合等。肉类则适当多吃鱼虾等水产品以及鸡鸭等禽类(白肉),少吃猪牛羊肉等红肉。
2、用药
谨慎
1、剂量
夏天时天气炎热,脑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很多人就把降压药停了。而到了秋天,随着气温降低,脑血管收缩,血压会随之升高,此时应及时去找医生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控制好血压。
2、用药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秋天天气变得干燥,早晚温差大,早晨的温度低,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所以有些病人会感到头晕。这时,您需要去找医生调整服药时间,在调整了服药时间后仍然经常头晕,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3、不要停药
另外,不要在秋季停服改善心脑血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3、运动
适量
据了解,很多患有高血压的老人从初秋气温不炎热的时候,就开始加大了运动量。虽然适当做些运动是会对调节血压有好处,但天气逐渐转凉,对于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仍存在很多风险,因此要控制进行适量的运动。
1、一定不要突然尝试做剧烈的运动,如跑步或登山这些运动,容易使血压骤然升高,引发脑出血。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比较温和的方式,既能锻炼身体调节血压,又减少危险。
2、注意外出穿戴,防止寒冷刺激,避免迎风走路。
3、晨练前一定要先按时服降压药并做好保暖,血压不稳定的患者不宜在天气寒冷时外出晨练。
4、鼻出血
预防
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约占鼻出血病人的40%。而秋季更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多发季节,这是因为中老年人血管逐渐老化,鼻黏膜中小动脉肌层弹性较差。
秋季气候干燥,原本分泌减少的老年鼻腔就显得更为干燥,加上外力如鼻干时用手揉鼻部、挖鼻孔等,容易引起鼻出血。高血压病人鼻出血预示血压不稳定,要引起高度警惕,因为这往往是中风的一种征兆。
因此,高血压伴鼻出血的中老年人应加强自我保健,在秋季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医嘱服药;
2、要保持心情开朗,情绪安定;
3、饮食要平衡,除米面、豆类外,要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钾、镁的水果。
5、日常护理
多注意
1、注意清晨护理。清晨起床前,先不着急起身,躺会儿清醒了再坐起来。
2、注意调整情绪。秋天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应学会自我调整,避免精神刺激。
3、注意劳逸结合。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不可过于劳累。
4、注意保持良好睡眠。
5、注意不宜久蹲用力大便。
6、注意戒烟酒,控制体重。
刘益新教授预约咨询
医院
本期编辑:思思
值班编辑:罗嫣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