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高血压症状

健康知识高血压的病因及治疗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总体呈上升趋势。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虽然较此前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健康中国”规划纲则提出,年力争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提高至70%、99%和50%。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任重道远,刻不容缓!

  数据不容乐观,为自己和家人了解和认识高血压,知晓其控制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来说说高血压的病因和控制及治疗方法吧。

高血压的病因

  1、遗传

  大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与环境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等。

高血压的控制及治疗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目的还是降压及稳定,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对此,不仅要听从医生的用药建议,更要做好生活行为的改善!

  生活行为:减轻并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还要对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具体情况按照医生给出的用药方案来进行。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肿瘤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提醒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gxyzz/11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