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粉来稿高血压背后的病因
或展示技艺或答疑解惑
或书写心情或评述感受
哈粉舞台等你来秀
◆
欢迎各位哈粉投稿,投稿邮箱:
service
heartrhythm.cn医院
王超
从年至今于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工作。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参与省卫生厅、成都市科技局资助科研课题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其中包括《Circulation》等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发表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论文10余篇。
病史简介
患者孙某某,男,31岁,公司文员
因“乏力2月,发现血压升高2天”入院
临床表现:
1、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活动后加重并伴有腰痛,活动耐量下降;
2、夜尿次数增加,小便泡沫较前增多,偶有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
3、2天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血压测得/mmHg,后于我院门诊测得血压/mmHg;
4、无阵发性心悸面色潮红,无易饥饿,情绪波动大,无满月脸、水牛背及向心性肥胖,无周期性四肢麻木,无夜间打鼾白天疲乏,无血尿。
既往史:否认吸烟、饮酒史,生活作息规律
家族史:其父及祖父患有高血压
查体:T36.3℃P79次/分R22次/分BP/mmHg;
·体型偏瘦,BMI21;
·颈静脉无充盈,肝颈回流征阴性,甲状腺未扪及包块;
·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心率79次/分,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坦,肝肾未扪及包块,上腹部及肾区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门诊动态血压监测:
白天平均血压/mmHg夜间平均血压/mmHg(非勺型)
全天平均血压/mmHg平均心率85次/分
辅助检查:
·肾功能:UREA7.67umol/LCr.3umol/L
(eGFR52.4ml/min/1.73)UA.4umol/L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59.9mg/g
·尿液生化分析:潜血(-)蛋白质0.1g/L(+-)尿比重1.
·血脂:TG1.36mmol/LCHO5.60mmol/LHDL-C1.84mmol/LLDL-C3.34mmol/L
·BNP:pg/ml
·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电解质、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皮质醇、ACTH、风湿、ANCA、自身免疫抗体、儿茶酚胺代谢产物、肾素-醛固酮比值,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搜寻线索:多囊肝;多囊肾;双肾实质回声改变。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基因检测:
PKD1其突变导致疾病约占发病人群的85%。
诊断: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依据:
1)双肾多个液性囊肿
2)明确的常染色体基因突变
3)多囊肝
其余诊断
1、高血压亚急症;
2、继发性高血压;
3、肾功能不全;
4、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
5、多囊肝。
继续搜寻,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临床疾病。
颈部血管彩超:
头臂干分叉处板块形成
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双侧椎动脉(椎间段)血流速度正常
动态心电图:
·总心搏数次
·窦性心律
·左前分支阻滞
·大于2秒的RR间期共0次,最长RR间期1.秒,发生时间03:05:20
·房性早搏:次,成对房早14次
·室性早搏:45次
·ST段:V1-5、III、AVF导联非特异性改变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治疗方案: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mg口服每日两次
比索洛尔5mg口服每日一次
呋塞米20mg口服每日一次
瑞舒伐他汀10mg口服每晚一次
预后评估:
利用身高矫正的肾脏总体积(TKV)将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患者进行分类预估各级别的年增长率
TKV(ml)=π/6×长度×宽度×厚度(mm)。
按得分将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分为低(0-3)中(4-6)高(7-9),其发生的平均年龄为70.6、56.9、49岁。
怎样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
托伐普坦15mg口服每日两次
·对于进展较快的1D类患者推荐使用托伐普坦进行治疗可延缓TKV增长;
·托伐普坦可延缓肾功能进展,从而推迟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1.5-7.3年;
·使用托伐普坦治疗,每年可延缓eGFR下降1mlml/min/1.73,且治疗效果具有持续性和累加性。
出院前复查:
肾功能:UREA7.67umol/LCr.3umol/L(eGFR68.4ml/min/1.73)UA.4umol/L;
电解质:K4.67mmol/LNa.8mmol/L;
BNP78pg/ml。
出院后注意事项:
·限盐(每日3g)饮水2.5L为宜;
·谨慎参与剧烈接触性运动;
·血压控制目标值/75mmHg;
·血脂控制目标值LDL<2.59mmol/L;
·保持良好心态。
总结
1、对于首次发现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排查继发性因素;
2、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可通过彩超CTMRI等手段初步诊断;
3、高血压的患者需要积极搜寻靶器官受损情况及伴发的临床疾病并积极治疗;
4、高血压的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包括生活方式、血压、血脂、肾功能等;
5、托伐普坦可延缓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疾病的进展。
本文作者王超
注:以上为哈特瑞姆培训课程学员投稿,病例资料若转载需作者本人同意。欢迎其他同道针对病例进行多角度的讨论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思考和进步。
不想错过心脏之声的推送?
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