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高血压症状

九月是个ldquo跌倒月rdquo

九月是个“跌倒月”,高血压如何预防

据《北京晚报》9月11日报道北京市疾控部门此前进行的调查显示,60至69岁老年人每年跌倒发生率为9.8%,70至79岁为15.7%,80岁以上为22.7%。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也随之增长。这项调查还显示,从老年人的跌倒时间上来看,9月份发生的跌倒次数最多,占一年内跌倒发生总次数的16.4%。从季节来看,夏秋季是跌倒多发季节,占全年跌倒总数的52%。年轻人摔一跤可能没大碍,但老年人摔一跤,就很有可能会骨折;骨折后接受手术、卧床,之后很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很多老年人虽然骨折愈合,但躯体功能经此打击,再也恢复不到跌倒前的体能状态。还有不少老人在这以后长期卧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料,躯体功能进入到残障阶段。老年人能不能做个“不倒翁”?北京医驗年医学病雜士长李虹针对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总结了几个小窍门。

案例:70多岁的李老先生出行的时候需要轮椅代步。有一天,老伴儿推着李老先生去公园遛弯。天气太热,李老先生念叨着有点渴,于是老伴儿便将他的轮椅放在一棵大树旁,抓紧时间去便利店买瓶水。老伴儿忘记给轮椅放下刹车,李老先生等了一会儿还没见老伴儿回来,他想去找找老伴儿。轮椅旁边就是大树,李老先生试图撑着树站起来。但由于轮椅没有固定,在李老先生起身的过程中,轮椅向后滑行,他就在这一瞬间摔倒了。

策略:李虹说,选择一款合适的轮椅看似简单,实际上学问很多。首先,选離椅要注意轮椅座椅的宽度。比较合适的尺寸是座椅两侧分别比臀部宽约2.5厘米。如果座椅太宽,老人的活动空间过大,容易因重心不稳而发生跌倒。选择轮椅还要看座椅的深度,老人坐好后,膝关节应超过座椅的前缘约5厘米,这样的尺寸有利于老人站立。此外,还要看一下扶手的高度,应高于肘关节2.5厘米左右。买回来轮椅后,老年人也要学习正确的坐姿:老人坐在轮椅上时,臀部应贴近靠背,上身挺直,双腿自然下垂。不正确坐姿比如上身前倾、后仰、侧歪等,都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李虹说,不论是老年人自己出行,还是家人推着轮椅和老人一起出行,都要记住这一点:只要轮椅停下,就应将轮椅刹车锁住。

案例:这个暑假,刘女士跟着女儿一家一起去外地旅游。入住酒店后,刘杜换上一次性拖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帮着女儿一家收拾行李。没想到,刘女士在房间里转了不到10分钟,就被自己绊倒了。医院去检查,结果很幸运,没有骨折,但是扭伤也让刘女士受了不少罪。

策略:李虹发现,不少老年人喜欢穿厚底的鞋子,他们认为底厚的鞋子会比底薄的鞋子穿起来更舒服。“其实不然,老人的鞋底过厚,会阻碍老人足部对地面的感知,诱发跌倒。”李虹建议老年子时,首先注重防滑性,最好选择防滑鞋底。同时还要考虑鞋跟的高度与形状,鞋跟应该是有一定高度的低跟鞋,一般来说到2.5厘米高,有利于老年人保持身体稳定,减少对整个足部的压力。鞋跟最好是有一定面积的方跟,能够更好、更稳定的与地面结合。鞋面上最好有鞋带或者扣襻,可以通过调节松紧度来保障双脚与鞋子的贴合。不建议选择圆形的鞋带,因为圆形的鞋带相对来说更容易松动,万一松开,老年人不能及时发现更易导致跌倒。李虹特别提醒老年人,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都不要选择一次性拖鞋。一次性拖鞋材质过软、鞋底过薄、鞋内空间过于宽松,这些都会成为老年人跌倒的隐患。

案例:王老先生是个“急性子”。最近两个月内,他医院。细数起来,每次跌

倒都与他的“急脾气”有一定关系。第一次跌倒是在夜间,他半夜起来去卫生间时,因为起床速度太快,下床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然后就摔倒了。第二次摔倒,是因为他听到门铃响了,王老先生着急去开门,没想到脚下一绊,又摔倒了;第三次是他听到厨房的水烧开了,他着急赶着过去关火,结果在厨房里一不小心又滑倒了。

策略:李虹说,像王老先生这样的患者在病房里还真不少。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着急。她给这些心急的老年人推荐了“3个1分钟”:改变体位时,要做到醒后卧床1分钟再坐起、坐起1分钟再站立、站立1分钟再行走。李虹说,预防跌倒,建议老年人还要适量增加身体锻炼,注意保护关节。患有退行性关节炎的老年人,在上下斜坡时,可以走“之”字,千万不要着急和年轻人比拼上楼的速度;下楼的时候,对关节压力比较大,更要一步步走稳。体力明显下降的老人,上下楼的时候要扶着栏杆,长时间外出活动时,最好有人陪伴、搀扶,以防晕厥跌倒。

高血压的哪些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gxyzz/12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