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如何防治高血压看看专家怎么说
近来,有些高血压的“老病号”会发现,天气转热之后,同样的降压药,少吃一点也可以将血压控制得很好。专家表示,随着气温升高,人们普遍出汗较多,喝水又常常不及时,容易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病人的血压已然稳定,千万不要被假象“忽悠”而对血压的监测麻痹大意。一旦擅自停药或不严格按医嘱服药,血压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如突然升高,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甚至有生命危险。
高血压患者“药不能停”需要注意的是,常年用药的患者如果不注意调整药量或药物品种,还按照原来的方式服药,很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在弯腰低头或下蹲时感到头晕目眩,极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一般而言,随着季节变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相应减少药量,有时候还会根据病情需要更换药物,以防血压降得过低,使患者出现头晕、供血不足等情况。
专家强调,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患者绝不可以自己擅自调药、减药或停药。这是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有“个性”的疾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个性化”治疗,而不能以简单的降压数值为标准。
“比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将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得不偿失。”专家提醒,若血压骤然大幅度下降,也会影响大脑血流供应,血液黏度增加,血液中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容易沉积而形成血栓,容易发生脑梗死。所以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把血压平稳降下来。
别频繁出入空调房、大口喝水夏季即将到来,从高温的室外进入到室内,不少人习惯一下子把空调开到十几、二十度,先凉下来再慢慢往上调,其实这不利身体健康,容易使血管从原来的舒张状态一下子变成收缩状态,引起血压升高。同样,在空调房里逗留长时间后也不宜马上出门,因为外面“滚滚热浪”,血管会突然扩张,正确的做法是预先关空调、开门窗,让室内外温差缩小,给身体和血压的变化提供一个缓冲期,这样血压就不太容易“上蹿下跳”了。
专家建议,除了不宜过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下外,还建议多进行户外活动来消暑健身。在日常生活方式上,她提醒,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宜清淡,每顿八分饱,不要吃太咸,多吃蔬果。在运动方面,高血压患者最好能“日行万步”。运动方式以太极拳、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
高血压患者应做哪些检查?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
5、心电图检查:此项检查可较早发现高血压对心脏的损伤,并通过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情况,评价危险性。
6、空腹血糖:这个检查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糖尿病,若患者存在糖尿病肾病,初诊高血压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危险的组合,发生心血管危险是普通人群的4~8倍,总死亡率增高4~5倍。
7、血脂:如果异常,则提示高血压可能合并冠心病、脑梗塞等,易诱发心脑血管恶性事件,建议这部分患者详细检查,即使检查后未发现心脑血管疾病,也应给予降压调脂治疗,否则冠心病、脑卒中会高发。
专家特别提醒,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要依靠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但是患者除了要药物治疗外,还要经常检查自己的病情,定期检查能够了解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图片文字均转载自网络,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删除。热文推荐
上海感恩护理院招聘简章
各种疾病的早期信号,太全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这3个症状,是大肠癌“现身”的信号!别当做痔疮
防癌、降脂、控糖,只要记住这一串顺口溜!
为什么以前的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病?专家为你释疑解惑!
谁说脂肪肝是胖子“专属”?有关脂肪肝的误区你应该了解一下!
预防脑中风,做到“3个早”,守好“2道关”,避开5大“拦路虎”!
血管不好,当心从头伤到脚!每天坚持这样做,血管不“生锈”!
声明
西部医学致力于创造和分享科学、合理、准确、前沿的医学健康知识,任何机构或个人依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