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高血压症状

高血压病的节气饮食养生惊蛰篇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无疑是最有气势的一个节气。不同于立春的东风解意,雨水的润物无声,惊蛰是“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一声春雷乍动,惊醒蛰伏的冬眠万物。惊蛰至,仲春时节才算开始,“桃始华;仓庚(黄鹏)鸣;鹰化为鸠。”阳气上升出现在地面上,桃红李白,草长莺飞,万物开始复苏。中医认为,春属木,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生发。《黄帝内经》中言:“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若肝气生发太过,则易出现肝阳上亢、肝风亢胜的情况,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出现头痛、眩晕等一系列高血压病常见的症状。此外,惊蛰时节气温不稳定,时而艳阳高照,时而春寒料峭,且此时昼夜温差大,这种气温的变化,易导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升高和波动,从而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春天预防高血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银耳雪羹汤

惊蛰时节万物生长,春意渐浓,来一碗清润甘甜的银耳雪羹汤,既能清热平肝,调控血压;也能润肺消积,止咳化痰。适用于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

配料:银耳,红肖梨,荸荠,海蜇,蜂蜜。

做法:

1.银耳浸泡2小时;

2.海蜇温水泡发,洗净漂淡;

3.荸荠去皮,红肖梨切块;

4.将银耳、海蜇、荸荠、红肖梨一同放入锅中,加水没过食材;

5.大火烧开后小火煮2小时,盛出待放温加入少许蜂蜜。

食材分析

荸荠:味甘,性平。归肺胃经。有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的作用。

海蜇:味咸,性平。归肝肾经。功能化痰热,散结。现代研究有降低血压,软化血管,降血脂的作用。

银耳:味甘,性平。归肺胃肾经。功能补肺益气,养阴润燥。可用于病后体虚,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崩漏,大便秘结,高血压病,血管硬化。

蜂蜜:味甘,性平。归肺脾大肠经。功能主治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

梨:味甘微酸,性凉。归肺胃心肝经。功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

“雪羹汤”原方由荸荠和海蜇组成,首载于清代医家王晋三《绛雪园古方选注》中,具有清热平肝,消痰除积的作用。其中,荸荠味甘性平,有清热、生津、化痰之效;海蜇味咸,性平,功能化痰热,散结。两种食材海蜇和荸荠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压、降血脂的作用。

本期推荐的“银耳雪羹汤”,在雪羹汤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银耳、红肖梨和蜂蜜,增加了清润和降压的功效,更适宜惊蛰时节服用。

惊蛰肝气升发,蜂蜜甘平,可调补脾胃,助益脾气,防止由于肝木太过而克脾土。仲春时节,由于气候偏于干燥,不仅血压容易波动,也容易使人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意为取其谐音“离”,是希望虫害能远离庄稼,使得全年有个好收成的祝愿。从中医角度看,梨甘润生津,与荸荠、海蜇、银耳、蜂蜜配伍,共收清燥润肺化痰之效,可缓解呼吸道的不适。

惊蛰高血压病养生小要点:

1.春捂正当时——保暖很重要。

2.披发缓行,广步于庭——早晨宜待气温回升后再出门进行户外活动;宜接触自然,宜适度锻炼。

3.怡情悦志——放松心情,使肝气条达。

4.饮食宜更清淡。

本次选用的是密云区大城子镇的特产水果红肖梨。早在明清两朝,红肖梨便已是御用佳品。在梨类品种中,红肖梨含糖量相对较少,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其果肉色白多汁、甜酸爽口,“鲜食生津止渴,蒸食润肺止咳”和“正月糖梨二月肖”就是老北京人对红肖梨最真实的评价和赞美。惊蛰前后,红肖梨甜度、口感最好,正是食用的最佳时节。

注意:

银耳雪羹汤性平偏凉,脾胃虚寒、大便溏泄、女子月经期间应该慎用。海鲜过敏者及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编辑:信息科供稿:中医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gxyzz/12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