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疾病后遗症

抢先看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了7个重点

时隔5年,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即将发布。3月11日,在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24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参与指南修订工作的专家学者就《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了解读。

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容易高血压

我国高血压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年,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27.5%,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近年来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

其中高钠低钾膳食、吸烟、社会心理因素、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高龄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诊断界值仍为/90mmHg

诊室血压(非同日3次测量)≥/90mmHg为高血压诊断界值。

新版指南首次提出,完全可以依据诊室外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诊断高血压,强调基于诊室血压与诊室外血压确定高血压表型,并进行分类管理。

血压高了先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

血压水平≥/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水平~/90~99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周~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血压水平~/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可以从药物降压治疗中获益,建议继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从七部曲变为八部曲

对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要从年版的七部曲转变为年的八部曲(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心理平衡、管理睡眠),增加了“管理睡眠”的措施。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强化管理应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并贯穿治疗全程。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通常应在早晨服用降压药

与年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增加了服药时间。普通高血压患者通常应在早晨服药。除非明确需要控制夜间血压升高,否则不应常规推荐睡前服用降压药。

此外,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包括降低风险、长效降压、联合治疗、起始剂量、服药时间、个体化治疗6个方面。建议选择有证据支持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降压药物,以降低患者风险。

80岁后老年人降压标准可适当放宽

较版,版指南新增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评估。建议:

?65~79岁老年人降压目标</90mmHg,如患者可耐受,可降至</80mmHg;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90mmHg。

?并存多种共病或老年综合征患者降压目标需个体化,衰弱患者SBP目标<mmHg,应不<mmHg。

有些食物和药物也会引起高血压

?食物性高血压

高血压与饮食有一定关联。其中钠盐摄入过多和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多等因素均与血压变化密切相关。合理膳食有益于防治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药物性高血压

药物性高血压是指常规剂量的药物本身或该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血压升高当血压>/90mmHg时即考虑药物性高血压。可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甲状腺激素、抗抑郁药物、口服避孕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儿茶酚胺类药物等。

本文综合自:

①-03-11医脉通心血管《抢先看!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一览》

②-03-11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更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jbhyz/15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