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疾控·健康科普】高血糖是病,低血糖
【徐水疾控·健康科普】高血糖是病,低血糖
与高血糖相比,低血糖的危害绝不逊色,一旦延误低血糖的诊治,后果将十分严重,乃至会让患者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这其中,又以“无症状性低血糖”最为凶险。
什么是无症状性低血糖
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患者在产生低血糖时常常没有任何感觉和先兆,病人常在不知不觉中堕入昏迷,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极可能由于延续的低血糖状态变成植物人,乃至会有生命危险。
低血糖的面孔,不止有一副!低血糖是糖尿病医治进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轻度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慌、头晕、出汗、手抖、饥饿感、面色苍白、衰弱等。
随着低血糖的进一步加重,糖友会出现“中枢神经缺糖症状”,如行动奇异、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定向力丧失、嗜睡、昏迷等等。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是低血糖的警示信号,它可以提示患者及时自救或就诊。但有些糖友(特别是老年糖友)在产生低血糖时可能不产生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仅表现为中枢神经缺糖症状。
这类糖友由于缺少典型症状,不容易被自己及他人发觉,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终究酿成严重后果。
为何会产生?
长时间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自主神经,下降交感神经的敏感性,使机体对低血糖反应的灵敏度下落乃至丧失。在这类状态下,患者极可能在没有饥饿、心慌、手抖、出汗等先驱症状的情况下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另外,某些糖尿病人由于长时间服用一些β受体阻滞剂,掩盖了低血糖的某些特点性症状,患者也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
无症状性低血糖多发生于病程较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酗酒者。临床上对这些糖友一定要格外警惕,加强24h血糖监测。
如何减少低血糖的产生
吃得太少或进餐延迟;
动得太多,加上未及时加餐;
用药不当。
为了减少低血糖的产生,医生一定要调和好患者饮食、运动和用药3者的关系,嘱咐患者的进餐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及睡前适当加餐;运动量不宜过大;调剂药量要按部就班。
另外,对频发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宽血糖控制目标,以减少低血糖的产生风险。
北京治白癜风的大医院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