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今天(6月26日),科技生活大讲堂《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论坛在科技馆四楼会议室举办,论坛邀请曾广民主任医师和贾国良教授医院的心血管专家做客,吸引多位市民参加,现场坐得满满的。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一旦发生,就需要终身管理。本期科技生活大讲堂就邀请了富有临床经验的专家曾广民主任医师和贾国良教授做分享,为市民朋友做专业的指导。
贾国良是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学中心主任。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东莞市特色人才。
论坛一开始,曾广民主任医师作了题为《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医患联手,控制血压》的讲座,从为什么要讲高血压、怎么样发现高血压、怎么样控制高血压、高血压预防有哪些误区等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贾国良教授在讲座后的座谈间也为大家介绍了高血压的现状和防治问题,总结的几点要点也是被大家纷纷记录下来,准备按此好好的实际行动起来。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专家提出的几个注意问题吧!
1、为什么要提高对高血压的重视?
曾广民主任医师表示:现今,慢性病是健康的最大威胁,约85%的死亡是慢性病所导致,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大约在10%左右。其中高血压是健康的最大杀手,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死亡为34.6%。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万人,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我们必须对它提高重视。
2、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高血压基本是因为高盐饮食、超重/肥胖、吸烟、长期精神紧张、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或其他疾病引起,而患有高血压常引起脑、心脏、肾脏、血管、眼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可见,很多日常行为习惯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要去除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3、高血压怎样发现?
曾广民主任医师建议:血压正常的成人每两年至少测一次血压,易患高血压者每半年至少测一次。平时利用各种机会对高血压进行监测,一般人群35岁起,每年测量血压1次。对于有高血压家族人群最好30岁起每年测量血压1次。对于高血压高危人群,如肥胖、糖尿病、肾病、妊娠高血压、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以往血压在正常高限的每年测量血压1-2次。
4、高血压治疗的原则。
对于初发和Ⅰ级高血压患者,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可季节性减药或停药;不管选择什么降压药,首先必须坚持长期治疗,必须把血压降至目标值,用最少的量达到理想血压;进一步的要求是,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总的心血管危险进行治疗。有条件者选择服用方便,降压平稳,可能存在降压以外特殊保护作用的药物。
5、降压的同时还要注意的问题。
高血压很容易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要严格控制,否则危险性成倍增加;心率应小于80bpm,否则要控制心率;失眠也会影响血压控制;颈椎病也会干扰血压的控制,保护和治疗颈椎病;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者要用阿司匹林等(请遵医嘱)。
6、高血压治疗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旦服药就不能停止,所以害怕用药。
正确:初发和Ⅰ级高血压患者,可以季节性减药或停药。不可过分依赖药物忽视改善生活方式;
误区:自我感觉,感觉不舒服了才吃药。
正确:不能凭感觉有症状就服药,没有症状就不治疗,应根据血压高低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一旦血压超过/90mmHg就是高血压。
正确:要正确的监测,不是一次血压高,就高血压,至少非同日三次测量上臂血压值都偏高,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病因引起的一段时间的高血压,也许那个疾病治好血压就正常了。所以要接受正确的监测、检查和治疗。
误区:高血压的药越贵、越新越好。
正确:选择降血压药物,不是越贵、越新越好,应根据个人的临床情况来决定。
误区:降压速度越快越好。
正确:并不是降压越快越好,一般在2-8周血压达标最好;
误区:轻信广告,中药、保健品没有副作用
正确:金钱很难买到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最重要的。
7、高血压的防治要点。
两位专家都建议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协助治疗高血压。贾国良教授告诉大家平时生活中要:食用低钠盐、一天最好控制在3克用量;控制油脂和糖的摄入,煲的时间较久的汤也要少喝;多吃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类香蕉比较好,其他少吃;戒烟少酒,白酒一天不超过1两、红酒不超过2两;多运动、多喝水;心态好,舒心开心。曾广民主任医师也总结:最好的补药是运动,最好的调节是生活,最好的营养是搭配,最好的医师是自己。健康的生活,可以让我们加寿十年。
?年比特实验室暑期培训班招生啦!
?期待你的参加!——东莞科技馆第一届比特实验室-物联网创意设计大赛
?科技生活大讲堂《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邀你参与!
东莞科技馆dgst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