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树下特邀专家号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构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病的治疗除了急进性、恶性、伴有严重合并症者及部分需要严密监测调整用药者需住院治疗外,一般都居家治疗,且需长期服药。但是,由于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缺乏以及不规范化的治疗,往往使降压不达标,久之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必要让众多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减少其治疗误区,做到规范化治疗,以降低其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分析高血压病的治疗现状,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无症状或服药后症状减轻即认为血压正常,不需要服药。
实际上,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即所表现出的症状存在个体差异,无症状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血压高的危害,不论有无症状,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对血管壁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危害就会存在,因此,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在医师指导下坚持长期规范服药。
误区之二: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盲目服药。
平时无不适时不服药或少服药,一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因此,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还有可能使病情恶化,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再次强调定期监测血压,在医师指导下坚持长期规范服药的重要性。
误区之三:盲目相信虚假广告,认为高血压病能治好。
实际上,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高血压病尚不能根治,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预防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一个人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意味着长期或终身服药,随意停服降压药,只会延误治疗,诱发心、脑、血管疾患的发生,短期的血压下降,不是治愈了该病,仅仅是暂时控制了血压,一般情况下,停药后患者血压都会反复波动和反弹,由此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提醒广大患者,长期规范服用降压药是目前唯一可靠的降压途径,其他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或精神安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