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将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降为
我是一个呼吸科医生,平日里门诊最多的是胸腔积液、哮喘和慢阻肺的患者。但就研究方向而言,我唯一的学术兴趣自年以后就只集中在胸腔积液这一亚专科。除了与胸腔积液直接有关的论文,我绝对不希望我的姓名出现在其他方面的论文的作者署名里。
完全是因为学术兴趣的关系,我所阅读的文献几乎全都与胸腔积液有关,别的呼吸病的研究论文或综述基本无暇顾及,非呼吸科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有时候对于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论文也会粗读,譬如说年发表在NEnglJMed那篇著名的SPRINT研究论文(Arandomizedtrialofintensiveversusstandardblood-pressurecontrol)[1]。SPRINT研究的结果惊动了整个医学界,直接导致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于年在制定成人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时,将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从原来的/90mmHg各降低10mmHg,为现在的/80mmHg[2]。
在SPRINT研究[1]中,9,例收缩压≥mmHg并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无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将收缩压控制mmHg(积极干预组),另一组则按照传统的标准控制血压mmHg(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心梗、其他冠心病症状、中风、心衰、或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
SPRINT研究进行了3.26年之后被迫中止,原因是积极干预组的主要观察指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干预组中的例患者(每年1.65%)出现了心梗、其他冠心病症状、中风、心衰、或死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例(每年2.19%)(风险比为0.75,95%可信区间为0.64~0.89,P0.)。此外,积极干预组的全因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风险比为0.73,95%可信区间为0.60~0.90,P=0.)。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而没有糖尿病的人群来说,将收缩压控制低于mmHg能够大大降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能大大降低病死率。
何为好的临床研究?好的临床研究就是那些研究结果能够引领学科发展方向、改变人们对某一个医学问题的传统观念、改变某种疾病的诊治方案的医学研究。通过这样的好研究,病人将获得更多的近期和远期裨益。为什么说SPRINT研究是好的研究?因为该研究的结果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每4名收缩压≥mmHg并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无糖尿病的患者,因为积极控制了血压就可以避免1人因为高血压而死亡。
基于SPRINT研究以及其他多项相关的高质量研究的结果,版指南依据血压将成年人分成以下4组:血压正常组: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80mmHg;血压升高组: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80mmHg;高血压1期: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80-89mmHg;高血压2期: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
调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不是某一个权威或一组专家的意见,那是基于严谨科学研究结果而制定的指南。指南不是死教条,任何人都可以质疑和批评。但是,质疑严肃的指南需要拿出自己或他人的数据,这些数据是需要经得起推敲的。中国人的高血压数据与西方人完全有可能存在差异,/80mmHg未必适合用于中国的人群。到底是否适合?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国内的研究数据,个人的主观看法永远不重要。/90mmHg这个老标准也是美国人先前制定的,很可能从来就不适合于我们。
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这个道理妇孺皆知。但是,某一个国家是不是地大物博,对于其发达程度则无关联性,以色列和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时不时听到有人说,中国有大量的病例资源,对于开展临床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事实好像不是这样的,观念优势比资源优势重要一亿倍。譬如说,国内医院的呼吸科门诊,每年接诊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就多于美国全境,然而,国际上的关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治指南还得由美国人来写。
这么说,我自己心里很没有滋味,只是家国情怀改变不了医学科学的现状。要有所进步,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一辈子埋头于做实际的工作。英文单词data有两个基本的含义,一是数据,二是资料。数据化的资料,这是科学的基石。
参考文献
SPRINTResearchGroup.ARandomizedtrialofintensiveversusstandardblood-pressurecontrol.NEnglJMed;:-.
WheltonPK,CareyRM,AronowWS,etal.ACC/AHA/AAPA/ABC/ACPM/AGS/APhA/ASH/ASPC/NMA/PCNAGuidelineforthe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managementofhighbloodpressureinadults:Areport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o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Hypertension.Nov13.pii:HYP..
年4月23日北京
施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