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原发性高血压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一般而言,降压药是必不可少的,不是本文讨论内容,这里主要是讨论饮食和运动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基础作用。
运动疗法与饮食对治疗高血压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无副作用,具有科学性,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的降低血压、增进健康具有指导作用[1]。本文浅析饮食(包括戒烟)和运动疗法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积极意义。
一、饮食控制:
1.限制能量的摄入
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显著,在超重和肥胖、尤其是作为代谢综合征一部分的腹型肥胖者中高血压很普遍。因此,肥胖患者应节制饮食,减轻体重(每周减少0.5-1kg),使身高体重指数BMI24kg/c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标准体重的简易公式:体重(kg)=身高(cm)-。
2.限制钠盐的摄入
人群的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与钠平均摄入量呈正相关,高钠、低钾饮食是我国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发现改变摄盐量和血钠水平,能影响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个体血压水平,我国60%为盐敏感型人群,对钠盐敏感较为普遍。限制钠的摄入可改善高血压情况。对轻度高血压者,每日食盐量3-5g(半酒瓶盖食盐约为3g)。对中度高血压者,每日食盐量1-2g,重度高血压给予无盐膳食。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健康中国行动(-年)》提出目标到年,人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
3.限制脂肪的摄入
烹调时,选用植物油,不吃或少吃油炸食物、动物内脏、鸡蛋黄、鱼籽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聚集,抵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
4.适量摄入蛋白质
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约为1g/公斤体重为宜,其中植物蛋白应占一半,最好是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能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每周还应吃3-4次鱼类蛋白,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的排出,对降低血压有作用。但是,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则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5.多食含钾、钙、镁丰富的食物
钾、钙、镁等无机盐具有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脏的作用。如柑橘、红枣、无花果、葡萄、花椰菜、马铃薯等食物含钾比较丰富;牛奶、酸牛奶、虾皮等食物含钙量较高;干豆、鲜豆、香菇、菠菜、豆芽等食物含镁量较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患者要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可以补充叶酸,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
6.戒烟、戒酒
(1)关于吸烟的情况,烟叶中含有尼古丁成分,而尼古丁能够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从而加快患者心率,催动肾上腺,使血压急剧上升。同时,尼古丁还会刺激基于患者血管中的化学感受器,使得患者的血压在反射性的条件下呈现上升状态[2]。吸烟可导致患者的血压上升,吸烟对高血压具有很大的影响,应积极鼓励患者戒烟,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一时难以戒烟者应将吸烟量控制在5支/天以下。
(2)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70%,收缩压下降3.6mmHg,舒张压下降3.0mmHg,有关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证据尚不足,即使对少量饮酒的人而言,减少酒精摄入量也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禁饮烈酒,如一时难以戒酒,可适量饮红酒,每周酒精量应控制在~g(20g*7天)以内。
二、运动疗法
运动(1)可以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来使血压下降;(2)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来缓解小动脉痉挛,从而降低血压;(3)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4)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3]
运动对于降压作用中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问题,在约50%的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血甘油三酯升高、高血压与糖耐量减退同时并存的患者中最为明显。近年来认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长期运动病人血中胰岛素下降,而葡萄糖耐量不变,说明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或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力提高,改善了胰岛素抵抗,而且胰岛素水平下降也能减轻体重[4]。
对运动疗法有以下建议:
(一)运动疗法的内容
1.运动的次数、时间与程序:建议每周运动3~5次,30分钟/次,中等以下强度规律性运动。
2.热身运动:散步、伸展操等,6~8分钟/次。做伸展操时,每个动作尽可能保持静止状态25~30秒,每个动作须反复做2~3遍,每日最好做1~2次,进行伸展操运动时,伸展关节附近肌肉绷到不能有疼痛感觉的程度。
3.主要运动:要做有氧运动,如游泳、跳绳、骑车、慢跑等,20~30分钟/次,运动强度可以逐步使心率接近于或达到(-年龄)的目标。
4.缓和运动:可散步或呼吸调节,缓和运动后的心率及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6~8分钟/次。
(二)运动疗法须注意的情况:
(1)身体检查:了解健康状况,做好身体检查和评估,排除隐匿疾病,同时要注意做好医疗监护,防止意外事件。
(2)注意事项及禁忌:了解所选运动项目的注意事项及禁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高血压病不同的发展阶段选用不同的运动,如I,II期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散步、快速步行、慢跑、游泳、医疗体操等。III期高血压患者采用肢体放松练习等,不宜采用做强度大的练习或者活动,避免做低头动作。
(3)运动方法:根据年龄、体质、病情、环境等的不同,选用适宜的运动方法以有氧运动为主,根据自已的病情、年龄、体力、爱好等情况进行选择,避免竞争性项目。
(4)运动测试: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疗法不同于常人的身体锻炼,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才会有效,过量会有风险,为达到有效、安全的运动治疗目的,运动前最好做运动测试,据测试结果,结合病情,由专业医师开出个体化运动处方。
(5)运动量:高血压患者须选择适度的运动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锻炼,持之以恒。运动量的掌握根据个人的适应程度,采用每周3次或隔日1次,或者每周3~5次等不同的间隔周期。若每天运动,则每次运动总量不可过大,要求运动后感觉第2天精力充沛,无不适感。
(6)运动前不宜饱餐:饱食后,因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机体调动消化功能,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血液大量地流向胃肠道,心脏供血减少,易诱发心绞痛,饭后30分钟后再运动比较适宜。
(7)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会增加血液中儿茶酚胺的浓度,有可能增加室颤的危险。
(8)运动后应避免马上洗热水澡:热水浸泡,会导致全身血管的广泛扩张,造成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血管、肾等多个脏器和系统的病变及并发症。作为医疗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指导病人养成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控制饮食、运动等)。随着高血压病知识、信息的增多,对疾病的认识越深,高血压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就越高。病人的血压控制就越接近正常水平,越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达成高血压饮食与运动治疗的根本目的[5]。
综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即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血压),应贯彻于高血压病防治的全过程[6]。鼓励患者戒烟、进行饮食控制以及科学运动治疗,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许丹阳,运动与饮食疗法治高血压病症的研究述评.南方医学教育,(02)
[2]吴启新,袁华斌,杨维亮等。戒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浙江预防医学,,26(10)
[3]何庆华.高血压运动疗法机制的研究进展.运动.(18)
[4]尚广芹,尹丹卫.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运动疗法.中国临床康复.(09))
[5]罗彩萍,陈玲芬.浅谈主血压的饮食与运动护理.健康导报.(07)
[6]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高血压.实用内科学.(第15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