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醛固酮基因遗传
根据年9月出版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3.30亿,其中高血压2.45亿,也就是说,每5个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又是心血管病死亡里的头号致死因素,每4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
根据年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的《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在连续多次重复测量后,诊室血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是指由单一基因突变导致的高血压,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多早年发病,预后较差。对遗传性疾病进行基因检测和诊断,有助于患者及亲属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还对治疗策略的制定、遗传筛查以及选择性生育等有重要的作用。
醛固酮
醛固酮是人体内重要的盐皮质激素,促进肾脏对钠的吸收,维持水平衡。但醛固酮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常见但未被认识的原因,其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类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遗传因素而产生的疾病。根据年9月30日发布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版)》、年3月发布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因致病基因不同,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分为4个亚型:FHAI、FHAII、FHAIII和FHAⅣ。例如FHAI型是由于CYP11B1基因和CYP11B2基因重组所产生的嵌合基因引起醛固酮合成调控的改变,导致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通过进行基因检测,可确定分型,针对不同分型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的
筛查与治疗
前面提到,按照产生机制不同,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分为四种类型。通过基因检测,进行基因分型,即可判断出疾病类型。四种类型的遗传方式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产生机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如FHAI的显著特点是可被糖皮质激素抑制,其他几种,也因致病基因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Liddle综合征
Liddle综合征,其临床表现酷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是致病机制不同,这是由编码上皮细胞钠通道蛋白β、γ亚单位的SCNN1B和SCNN1G基因突变导致。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区分Liddle综合征和“醛固酮增多症”,从而采用正确的治疗方式,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基因诊断是Liddle综合征的金标准。
治疗药物与基因
提到高血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吃降压药。但同是降压药,有些人服用有效,而有些人却没有降压效果,这就和我们人体的基因有关系了。治疗药物进入体内后,药物在体内代谢、转运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敏感性,导致药物反应个体产生差异。例如,华法林是一种常见的口服抗凝剂,临床用于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人CYP2C9基因上特定突变会影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华法林在体内的代谢。
因此,为了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进行疾病基因分型的前提下,还需要进行与治疗药物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检测。
疾病研究的深入、基因探索的进步,使得以前较少发现的疾病浮出了水面,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病例数也在逐步增多,罕见病也不再罕见,伯豪生物和重庆伯豪临检实验室团队,已经开发了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基因检测产品,通过外周血的取样检测,即可进行相关基因的分型,完成疾病的分类、治疗药物基因检测。详情请联系:
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