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应注意ldqu
作者:尚耀
编辑:初夏
老年高血压治疗
在用药方面,除了从小剂量开始,还应尽量选用长效药,单用药物效果不佳,可联合用药。
目前,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五大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等)、β受体阻滞药(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拉西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倍朵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氯沙坦、缬沙坦等)。此外,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哌唑嗪等)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
一些作用于平滑肌、交感神经抑制的降压老药,由于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
利尿剂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常用药,可根据病情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
自年氯塞嗪问世后,以氢氯噻嗪为主的噻嗪类利尿剂一直是抗高血压药物的主力军之一,不论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都有明确的疗效。几十年来,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确定了它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欧美几个高血压处理原则委员会都建议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以利尿剂为首选药物。
后来,随着新型利尿剂吲达帕胺的上市,使利尿剂在高血压病的治疗地位又有新的提高,它的特点是常用剂量仅表现为轻微的利尿作用,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作用(该药具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有效率在80%左右,且不具有传统利尿剂造成代谢异常的副作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噻嗪类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特别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肥胖及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利尿药还有利于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
但是,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药联用时应注意对糖、脂肪代谢的影响。长期大剂量服用利尿剂,对血钾、尿酸及糖代谢可能有影响,要注意检查血钾、血糖及尿酸。
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所致,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应慎用。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不能凭自我感觉擅自增加或减少用药,也不要自作主张改变服药品种,更不能凭广告宣传盲目听信,切忌所谓的“偏方”,以免引发意外。
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治疗外,服用降血压药物还必须注意以下“五忌”。
一忌随意间断用药
高血压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引发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及高血压持续的时间越长,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很多患者往往在治疗期间感到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就自作主张间断用药,其实这样的服药方法很不好,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使血压得不到长期控制。高血压病因复杂,至今无法根治,只能对症降压治疗,因此,必须终身治疗。如果服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只能说明此时选用的降压药和服用的剂量基本合适,使血压得到控制,并不能说明高血压病已得到治愈或心、脑、肾血管受累发生的病变已恢复正常,所以仍应坚持治疗。
当然,患者在血压平稳一个阶段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药量。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持之以恒终身用药。
二忌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则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如今,患有高血压的人很多,有的家庭中有好几个家庭成员都患有高血压。
有的老年人为了贪图方便,会“张冠李戴”服用家里其他人的降压药,造成不能对症下药的情况。常听到有的老年患者对医生说:“我坚持天天服药,怎么血压降不下来呀?”
这中间,不排除有的老年人擅自乱用药的可能。因此,老年人治疗高血压,应遵医嘱或在药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三忌操之过急
有些老年人发现高血压,在常规用药不理想的情况下,就自行下“猛药”,或增加药物种类,或加大药物剂量。其实,任何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都有规定的最高剂量,超过最高剂量就有可能发生危险。
另外,有的老年人增加的药物,其实是不同商品名的同一类降压药,同类药物叠加无疑是加大了剂量。如果由于加大药物剂量,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了血压,会发生头晕、乏力,严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四忌睡前服用药物
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血压过高,防止发生并发症。而当人入睡后,因为人体生物钟的控制,加上人体处于静止状态,可使血压自然下降。
有专家观察发现,当人入睡后血压可下降20%,且以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如果在临睡前服了降压药,2小时也正是降压药的高效期,这样两种作用重叠,就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供血不足,甚至诱发脑血栓或心肌梗死。
研究表明,上午6:00~8:00血压约比其他时间高20%,这段被称为“晨峰”时间段心肌梗死发生率约比其他时间增加40%,故临床主张将降压药安排在晨间服用,以控制高血压的峰值,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除已知当时血压过高外,一般应避免睡前服降压药。如每天多次服药,应将每天末次服药的时间安排在睡前3~4小时。对于有些夜间血压没有降低者,应遵医嘱调整用药时间。
五忌单纯药物治疗
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患者的必需治疗原则,但是在服用药物的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利于血压的平稳。
那么,如何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呢?
1.做到合理饮食。应控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做到适量运动。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还能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高血压患者最好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
3.做到心理平衡。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而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往期热文推荐
1.新出路?为何乡村医生都在考这个证?
2.基层慢病管理医师来了,每村培养一个
3.小儿反复发热,可能是这个原因!
4.补助不断提高,离岗村医养老有保障了!
5.这几种能力,基层医生你都具备吗?
6.悲剧!患者注射清开灵后死亡,输液前一定要问自己这3个问题!
7.年终患者多,乡村医生一定要防避这种风险!
8.,与乡村医生有关的“大事小情”
9.执业门槛提高,村卫生室准入越来越严
喜欢我,就点一下“在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