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10大误区
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控制,但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不少误区,这些错误你犯了吗?
一、高血压的一般知识
成年人血压≥mmHg和/或90mmHg就是高血压,无论年龄。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2.7亿人,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
高血压是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全国每年有万人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而且6成以上的冠心病人、8成以上脑梗病人、9成脑出血病人都有高血压史。
可以说,高血压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所以,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的控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何时启动降压治疗,血压降到什么目标?年初发布的JNC8(美国高血压指南8)明确规定:
①≥6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②60岁的高血压患者,只要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①≥60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
②60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
当然,对糖尿病和肾病患者降压的目标值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总的趋势是,这两类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应该更严格一些。
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控制高血压,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改善生活方式,但药物治疗无疑是主要措施。
高血压起始用药包括ACEI类(普利类)药物、ARB类(沙坦类)药物、CCB类(地平类)、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
二、高血压治疗中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难受了。
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误区二:降压药不能随便吃,一旦吃了就断不了
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可随时停药。问题是不能停,一旦停药,血压会重新升高。
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这样说,不是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
当然,早期无家族史的高血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能够恢复正常,可以不用药。
误区三:开始不能用好药
治疗感染不能首选高级别的抗菌素,因为一旦耐药,便无药可用。这是由于细菌有对抗药物的能力。
降压药作用的对象不是细菌,而是受体,不会出现类似抗菌素耐药的情况。
所谓的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有保护作用。
误区四:血压高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的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
高了用药,正常就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总是处于波动之中,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都是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的。
误区五:血压越低越好
收缩压最好维持在-mmHg之间,过高或过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就是著名的降压治疗的J曲线。
同样的道理,舒张压最好维持在70-90mmHg之间。
误区六: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
对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静脉用药。
误区七: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
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
误区八:降压药没有副作用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
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误区九:降压药伤肾
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男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
总之,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
误区十:营养素不能降血压
用营养素治疗高血压,即使在短期内血压没有明显下降,也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为随着营养素的不断使用,您的血管壁的抗性就会大大增强,就不容易发生脑溢血,可以阻止并进一步缓解高血压眼底病变、肾病等等这些并发症。只要坚持使用,一定有一天会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全部治愈。
治疗白癜风价格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