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治疗高血压

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之十九I研究资料的类型

处于“大数据”时代的我们,数据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数据就在那里。那么对于你来说,是否想要理解数据,利用数据,从数据中得到更多的信息量呢?

试想,如果你是一名急诊科的护士,每天在急诊分诊台忙碌工作,询问患者情况,记录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主要主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分诊科室、危机程度等,这些记录每天足有几百条),判断患者病情,安排患者就诊相关科室。一天下来,分诊记录单常常积累了几页密密麻麻的数字。如果这时护士长想让你在下班前,把全天患者就诊情况做一个总结,你该怎么办?如何清晰地回答护士长的问题呢?

这时候,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描述。对大量信息进行归纳是处理数据时最基本的任务。

再次回到分诊记录的例子中,我们记录的信息(数据):性别、年龄、血压、分诊科室、危机程度等,这些数据有什么不同?在研究中涉及到对确定的观察单位(在这,可理解为一个一个的患者)的某项特征进行测量和观察,这种被观察的特征也称为变量(这里,就是分诊时收集的性别、年龄等等)。因此,在研究中,我们首先要分清变量的类型。因为,不同的变量类型整理、描述的方法不同。

1定量资料(measurementdata或quantitativedata)

定量资料又称数值资料、计量资料,指对每个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用测量或其它定量方法准确获得的定量结果,一般有计量单位。特点:定量资料的各个观察值之间有量的区别,没有性质的不同。例如:体温、血压、脉搏、产次、血色素等等。

2定性资料(countdata或qualitativedata)

定性资料又称分类变量、计数资料,是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分组计数的定性观察结果。特点:变量值表现为事物的属性、特征或类别,无量的差别。例如:ABO血型、性别、某病患者治愈和未治愈人数等。

定性资料又分为二分类资料(binarydata或dichotomousdata)和无序多分类资料,也有研究者将这两者又统称为名义资料(nominaldata)。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看什么二分类资料?什么是无序多分类资料?

(1)二分类资料:如性别资料(男、女)只具有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即为二分类资料。例如:性别、存活情况、血糖是否大于14mmol/L。

(2)无序多分类资料: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多种情况,即为无序多分类资料。例如:就医地点、民族、药物种类、血型等。其特点为变量没有数值大小关系,没有顺序关系。

3等级资料(ordinaldata)

等级资料又称顺序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或次序分成等级后分别计数,然后汇总各等级内观察单位数后所得资料。特点:变量值之间不仅有类别的不同,且不同水平间也有顺序存在,但无法用精确的数值表示出相差的大小,具有半定量性质。例如:某病患者治疗结果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某血清反应结果分为-、+、++、+++;量表中对某一陈述赞同的程度等等

举例

病人编号

年龄

性别

体重

Kg

收缩压值

mmHg

舒张压值

mmHg

既往是否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分级

血红蛋白

g/L

血型

01

55

58.2

78

--

O

02

60

67.6

90

1级

AB

03

58

77.5

89

1级

A

04

62

63.4

2级

95

B

05

68

71.8

72

--

A

上述资料中,我们可得知:

(1)属于定量资料:年龄(岁)、体重(Kg)、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血红蛋白(g/L);(2)属于定性资料:性别、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型;

(3)属于等级资料:高血压分级。

Summary: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区别

计数资料

计量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成若干组,再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

用仪器、工具或其它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标志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用数值大小表示出来的资料

观察单位之间没有量的差别

观察单位之间有量的差别

无度量衡单位

有度量衡单位

例如:临床某些检验结果用阳性或阴性反应;某人群的血型分布等

例如: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红细胞数值等

百分比、率等相对数计算

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计算

拓展知识

为了研究需要或数据分析方便,有时需要对资料进行转换。一般我们可以将定量(计量)资料转化为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例如测得10名中老年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g/L),结果如下:、、、95、、87、92、、、。我们可以得知该资料为定量资料。但往往血红蛋白测量值相差1或2在临床中无特殊意义,但如果我们按贫血判断标准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即无贫血者≥(g/L)5例,有贫血者(g/L)5例,即转化为定型资料;如果分析贫血发生的严重程度,也可将该资料整理为无贫血者≥(g/L)5例,轻度贫血者90-(g/L)4例,中度贫血者≤90(g/L)1例,则又转化为等级资料。

那么,大家想想,计数资料,能转化为计量资料吗?

编者小结

本期小编和大家共同学习了研究资料的类型,即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和等级资料。明确了各类型资料的相关概念、特征及相互间的转化等,不知道大家掌握的如何呢?回到刚开始的例子中,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面对如此庞大的就诊数据,若要对每一位患者的资料一一进行总结,着实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根本停不下来!那么,聪明的你,一定会迅速的将这些数据有条理地归纳、总结为不同的资料类型,如:定量资料: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定性资料:性别、职业、分诊科室等;等级资料:疾病程度等。然后分别进行统计描述。

以后编者想和大家继续探讨统计描述的第二部分--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颜虹,徐勇勇,等.医学统计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8:1-3.

[2]刘桂芬,刘玉秀,等.医学统计学(第二版)[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8:5-6.

[3]安胜利.统计学系列讲座第1讲常用统计学基本概念及统计描述(1)[J].护理学报,,13(1):91-92.

[3]冯国双.统计描述简介[J].中华护理杂志,,46(8).

文/王瑞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15级研究生

指导教师/梁涛

.12.3

编辑/王瑞

点击协和慧眼之雾里看花







































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zlgxy/4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