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达标兼顾心率管理,如何合理选择高血压
编者按:《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高血压患者在血压达标的同时需兼顾心率管理。联合治疗是实现血压达标的重要策略。如何看待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的重要性?在临床上选择联合治疗方案时需考虑哪些因素?围绕相关问题,本刊特邀医院蒋金法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邱朝晖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陈天适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陈雅芬教授、医院徐兵教授、上海交通医院李红莉教授、医院徐世荣教授进行了专业解析。
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的重要性
蒋金法教授:首先,高血压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的发生率很高,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且心率增快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其次,许多高血压患者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衰等并发症,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心脑血管结构改变和代谢性功能损害。最大化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所以高血压治疗的同时需兼顾心率控制。
邱朝晖教授:交感神经兴奋是高血压非常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而心率是评估交感神经兴奋的指标。对于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天适教授:心率过快是交感神经兴奋的一个标志,临床上心率快与血压高并存的患者很常见。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心率快意味着交感神经仍处于过度激活状态,需要进行干预。
交感神经兴奋的高血压患者
需选用β1受体阻滞剂
徐世荣教授:从机制上来说,交感神经兴奋是导致血压增高及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机制。因此,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及靶器官保护方面具有优势。β受体阻滞剂有很多种,其中,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于β1受体的选择性更强,阻断β2导致的副作用明显减少,故有很多优势。
李红莉教授:心脏和血管上主要存在的是β1受体,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压、控制心率,同时又避免了抑制β2受体所引起的呼吸道反应。因此,建议交感神经兴奋的高血压患者选择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联合治疗需降压达标兼顾心率管理
蒋金法教授:中国高血压患者大部分是中高危患者,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联合治疗,尤其是钙通道阻滞剂(CCB)和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既可增加降压疗效,又可减少各自的副作用。β受体阻滞剂中的比索洛尔对于β1受体的选择性最高,副作用最少。所以,CCB氨氯地平+比索洛尔的联合治疗方案为降压兼顾心率控制的较好选择。
陈雅芬教授:目前高血压患者中,中青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且大多伴有交感神经兴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目前指南推荐联合用药,其中CCB+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是高血压合并交感神经兴奋的患者首选,在血压达标的同时也可实现心率达标。
陈天适教授:高血压患者应用CCB或ARB后将血压降至正常但心率较快,若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则需应用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进行干预。一般选择CCB+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加用β受体阻滞剂除了能够降压,更重要的是能够控制心率。心率是临床医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