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高血压生活管理很重要
中国高血压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也就是说差不多每4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高血压,同时随着各种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患病率的趋势总体还在逐年增高,高血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今天就带大家来一切学习一下最新的高血压指南帮助我们加深对高血压的理解从而更好的管理我们的血压。
年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了全球范围内适用的《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有关高血压的定义,新版指南强调在连续多次重复测量后,诊室血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这与之前要求的不同日3次血压均高于/90mmHg相比,能更好地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另外需要注意只有一次诊室血压高不能诊断高血压,通常需要1~4周内进行2~3次测量血压
除了诊室血压测量值外,其他情况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如下
对于家庭自测血压以≥/85mmHg为高血压标准;如果测量动态血压,则以24小时血压平均值≥/80mmHg为高血压;白天(或清醒状态)的平均值≥/85mmHg,亦或是夜晚(或睡眠状态)的平均值≥/70mmHg为高血压
这里需要注意正确
的测血压方法
①测量血压前半小时不吸烟、饮酒或喝咖啡,可以先去趟厕所;
②至少静坐休息5分钟,测量时保持安静,不要说话;
③测量时最好坐着,双脚平放,把要测量的那只手臂放到桌上
在高血压分级方面新指南也进行了简化,只分为2级。
1级高血压: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取消了原来3级高血压这一分级是为了提醒大家只血压高于/mmHg这个标准,其风险都是很高的
一些情况下更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人群更应该注意监测自己的血压
1.男性>55岁,女性>65岁;
2.肥胖;
3.血脂异常(总胆固醇≥6.19mmol/L)
4.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
5.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
6.早发性更年期;
7.吸烟。
一旦确诊高血压后就应该进行降压处理尽可能在3个月内达到降压目标,但是不同年龄段的降压目标值却有所不同
基本标准:血压至少减低20/10mmHg,最好是/90mmHg
总的来说<65岁患者,血压应控制在</80mmHg,同时不宜低于/70mmHg,这里需要注意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对于>65岁的患者,血压根据情况,平均水平控制在</90mmHg,但应根据身体虚弱情况、独立生活能力和可耐受情况,考虑设定个体化血压目标。
更好的血压管理需要
首先进行饮食和
生活习惯的调整
▎合理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腌制的肉类、蔬菜。少用高钠的调料,比如酱油、蚝油、沙拉酱、番茄酱、汤.
▎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让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心跳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升高(抽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会增加5~20次,收缩压增高10-25mmHg)。
▎限酒或戒酒:研究表明,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性线性相关,酗酒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死亡率是不饮酒的3倍,此外,经常饮酒可影响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饮酒者血压不易控制。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五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中低强度为宜。特殊人群不要着急运动,应先控制病情,比如重度高血压患者或者有心衰等并发症的人群
▎调整体重:研究发现超过正常体重25公斤的肥胖者,其收缩压可高于正常人10mmHg,舒张压高7mmHg,体重每减5公斤血压可下降10-20mmHg
▎保持好的睡眠习惯:如果晚上睡眠不好,交感神经不能得到较好地休息,甚至因为失眠引发焦虑,进而造成血压上升,容易形成不正常的血压变化规律,建议每天睡够8小时。
▎缓解压力、情绪稳定:压力大、精神紧张身体会分泌儿茶酚胺引起血管收缩,造成排血时阻力加大,引起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病人应该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避免发脾气,维持情绪稳定,保持良好心情
除了以上生活习惯的调整外,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是合理、规律服药,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服药期间切勿自行断药、换药或减药,每天都应该监测血压,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