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高血压 > 疾病后遗症

每十名居民就有三名患高血压高血压预防护理

年4月国际著名杂志JAMAInternMed发表了揭示我国高血压流行现状的研究报告。该研究调查了中国年6月-年8月间10个地区(5个城市5个农村)的,例居民(年龄在35-75岁之间)的血压状况。该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2.5%,也就是每十名居民就有三名患高血压(≥/90mmHg)。此外,还有39.5%的居民为高血压前期(/80~/89mmHg)。二者相加,也就是说我国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前期的人群一共有72%(32.5%+39.5%),我国七成以上的成年人都在高血压的威胁之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同时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预防篇

1戒烟限酒

吸烟可以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吸一支烟有时可使血压上升25毫米汞柱。尼古丁作用于血管运动中枢,同时还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小动脉收缩。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小动脉持续收缩,久之动脉壁变性、硬化、管腔变窄,形成持久性高血压。

2限盐

研究证明摄盐量与高血压发生率成正相关。终生低钠的人群,几乎不发生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3-5g(不超过6g),对预防高血压有良好的作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天只吃2-3g盐。

3定期测量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儿童起就应定期检查血压。对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40岁起(青岛规定35岁)起应定期测量血压,即便是无任何自觉不适(早期高血压或持久性高血压可不产生明显的主观症状),每年也至少需测量血压2-3次。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心慌、胸闷、无力、视物模煳、颈项强硬、头皮麻木、尿少、浮肿等情况时,要及时测量血压。

4减肥

据统计,肥胖人群平均寿命要比体重正常者短5~10年,这是因为肥胖能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肥大,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肥胖也可导致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高血压和脑溢血等。减肥的措施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有两点:一是少吃,控制高糖、高脂食物,少食多餐;二是多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且二者应配合进行,缺一不可。

5控制临界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即血压正常高值,指收缩压在~毫米汞柱和/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是从理想血压到确诊高血压的过渡阶段。据统计临界高血压死亡率较血压正常者高2倍。对于临界高血压首先应用非药物疗法。除了上面介绍的措施外,还可用理疗、针灸等,多可收到良好效果。

6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任何精神刺激都能使血压升高。人在情绪波动,出现大喜或大悲时,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使心跳加速,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血压升高,便会引起高血压病。若能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尽量减少情绪波动,对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护理篇

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应早睡早起,可在睡前喝杯牛奶,听听舒缓的音乐来辅助睡眠,切忌在临睡前活动过多和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睡眠、工作和休息时间应大致平分。

2

注意保暖,宜用温水洗澡,水温在40度左右。避免受寒,因为寒冷可以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容易使血压升高。

3

饮食口味需清淡,少吃盐或不吃盐,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而且不能吸烟喝酒,食油以素食油为最佳。

4

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减肥,降低高血脂,防止动脉硬化,也可以使肌肉放松、血管舒张,有利于降低血压。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控制体重,让我们精力充沛,改善睡眠质量,带来好心情,还能增加心肺功能。但是有些特殊人群,老人、小孩,或是其他患病人员既需要运动,又不能激烈运动,或是不方便运动怎么办呢?可以选择光波房进行光热轻运动。光热轻运动是利用5.6-15微米的远红外线波长接近人体细胞水分子团的固有波长,能深入皮肤组织,当两者同频时则产生共振效应,细胞活动变得活跃,远红外线能产生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细胞生物化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改变,起到加速血液流动、加速代谢,从而促进人体内部的温度上升。可以达到类运动的效果提高身体抵抗力。

参考文献:

[1]arahLewington,BenLacey,RobertClarke,etal.TheBurdenofHypertensionandAssociatedRiskforCardiovascularMortalityinChina.JAMAInternMed,PublishedonlineMarch14,.

[2]凌雅琴.吸烟对高血压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全科护理,,13(30):-.

[3]黎龙琼.盐与高血压的新进展.重庆医学,,30(1):77-78.

[4]指南:成人和儿童钠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中国心血管杂志,,24(1):24-5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gqq.com/jbhyz/10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