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来的爱情好恓惶连载之十九
二 十
麦子进了屯,沸腾的龙口夺食宣告结束。大地像分娩后的母亲,带着欣慰的甜蜜,宁静安息。
家家的烟筒冒出长长的饮烟,厨房响起滋滋啦啦的炒菜声。劳累一忙的农民酒足饭饱,放松疲惫的身躯,三个一团、五个一伙,打扑克下象棋走亲戚吹牛皮,玩得开心闹得热火,到处荡漾着温馨、祥和、欢乐的气氛。
李茂老汉兴致勃勃围起围裙,乐滋滋地在厨房炸起麻花来。
今年夏天,是他过得最高兴最愉快最舒心的一夏。十五亩责任田麦地打了二十三石麦,这是前所未有的,产量在村中也是拔尖的。两个女婿、一文一武,成为村中人的美谈。二女婿新诚虽然体弱娇嫩,可有文化、有技术,为他老脸增了光、添了彩,使他那颗干枯的心得到滋润、得到充分的满足……
那天,西琴和新诚上山去了,李茂老汉和大女婿牛顺坐在场边的杏树下筹划着地里的活。今年麦熟的好,粒大口松。塬畔五亩地的麦收倒两天了,趁地湿有潮气,下午得赶快拉回来。
这时,头戴重孝的村长杨福田风风火火地找到他。老哥长老哥短地求他帮忙。往日志高气扬的全村一把手此刻一脸哭相,使李茂老汉受宠若惊。
村长杨福田的母亲谢世,今日入殓。原定乡电影站晚上来放电影,今天早上他带自己家的拖拉机去乡上接,不料电影站长的母亲高血压病突发,住院抢救命在旦夕,另一个放映员又回邻县老家收麦,这位一村之长傻瞪两眼。
这几年农村政策活了,群众手中有了钱,红白喜事也过的排场热闹起来。不但恢复起过去的三叩九拜,而且在唢呐鼓手吹打的基础上又时兴起放电影唱戏。母亲去世,身为一村之长,人前之人,没有电影助兴,可谓丢人现眼很没面子,一时急得杨福田坐立不安。这位站长碍于一村之长的面子,平时交情不错,拍着张新诚存放在房里的自行车说,你村李茂的二女婿张新诚在县电影院放电影,眼下就在你们村。你把机器拉去,晚上让他帮忙放一下。
杨福田喜出望外,立即把电影机、影片随车拉回村,就急急忙忙来找李茂老汉。
平日望天的脑袋,今天竟然向他低头。李茂老汉吸着递来带咀的“金丝猴”,心里舒坦,格外惬意。心想你也有求人的时候,脸上堆着笑,嘴里却说:“这事我还得跟娃商量一下,看娃愿意不愿意?”
杨福田知道李茂卖关子,但又没法。只好哭丧着脸说:“好老哥呢,救场如救火。今儿的事请您老哥一定要帮我这个忙,我记着你老哥的好处。以后村上有啥事,你老哥吭一声,没麻达!”
话说到这份上,李茂老汉心里舒服,点头应道:“行,我就给娃好好说说。”
“那就让娃下午来,提前检查做好准备,防止晚上出麻达。”杨福田说。
李茂老汉一听就觉得憋气,还是那种当官的腔调,光顾自己,也不问娃下午有没有空,便一拉脸,说:“不行,下午我还要让他拉麦,塬畔的麦收了两天咧,趁潮不拉回来,咋办?”
杨福田一听,笑着说:“好办。回去我让我娃把机子开来,给你拉麦。”
新诚和西琴从山上回来,已是吃午饭的时辰了。村长家的手扶拖拉机从塬畔已拉回三趟麦了。
新诚听说晚上要给村长家放电影,心里一时犯了难。在路上他提出想回县城,西琴也怕新诚再碰到什么别扭的事伤感,也就同意让他回去。可眼下西琴爸已答应村长,只好委曲求全。
晚上,在杨福田门前的大路旁,李茂老汉两口子应邀坐在电影机前的电镀椅上,受到村长一家人的热情招待。电影完后,杨福田又摆酒设席、举怀又碰又敬,夸新诚娃技术好,电影演的一点麻达都没耍;夸西琴有眼力、好福气找了个好女婿。又说李茂老汉苦尽甜来,积德成福,两个女婿一文一武,气派得很。几句烫心的话说的李茂老俩口脸浮红云,乐得嘴都合不拢。
酒过三巡,借着酒气,杨福田提出明儿他到乡上再拿两部片子,晚上再来一场。还说好事成双,请老哥老嫂再赏他这个当村长的面子。
尽管新诚说明天他有事得回县上,但酒兴正浓的李茂老汉岂能在村长面前扫兴,一锤定音,满口答应。无奈,新诚在村长面前,不,在全村人的面前又为李茂老汉撑了体面。
村长杨福田也不含糊,知恩不报非君子,家里的手扶拖拉机成了李茂家的常客,拉麦、碾场,扎扎实实红火了一阵子。李茂老汉站在场边的杏树下,扬眉吐气,觉得天也高了,地也宽了,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天,李茂老汉提着一大篮子油炸麻花,带着新磨的二斗白面,兴冲冲地坐着村长儿子的手扶拖拉机,进县城看望亲家。
麦子一上场,他就琢磨起忙后咋个来谢亲家。今年收成好,全凭亲家帮买的化肥上的劲。人家是县里的局长,家里什么都有,咱带啥东西表达这份心意?还是见过世面的村长提醒他,城里人啥都不缺,就稀罕个新鲜,农民进城最好的礼品就是土特产。他思来想去,磨三斗新麦白面——城里人难得的口福;油炸麻花“五龙戏珠”(小时候在宝鸡油房打工时学的一技)——带手的土特产。
手扶拖拉机一直送他到亲家的门口。这次推亲家的门,心里踏实坦然,再也没有前次的胆怯感了。
今天是星期天,张新诚的父亲张俊祥正好在家,老俩口喜气洋洋招呼远道而来的亲家。打过身上的尘土,洗了个热水脸,亲家母急火火地上街买菜去了,新诚的父亲领他来到客厅。
客厅的沙发上坐着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经介绍他才知是副县长刘涛。
刘副县长和他握过手,便位他坐在身旁的沙发上,和他拉起话来。从地里的收成谈到村上乡亲家庭的副业,还详细寻问了他十五亩麦地的投资、劳力、村上滩派的种类费用并一一进行计算。末了,刘副县长有些激动地对张俊祥说:“你看看,辛辛苦苦一年,每亩地净收入还不到一百二十元。再收麦叫麦客、碾场犁地叫拖拉机,这样下来还不到一百块。就这还是丰收了,如果老天不开眼耍个疲气,那……”刘副县长说着站起身来,来回在地上走着,“老张,你说说,这农民种地还有个什么劲?”
亲家告诉他,刘副县长是主管农业的。今年夏粮丰收,他又高兴又苦恼,正为农民增产不增收着急呢。
李茂深受感动,看来县太爷并不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开会子丑寅卯一念,下乡地头随便一看;汇报连捏带造,屁股一抬松管。”他们也深知农民的疾苦,在为我们的生活着急不安呢!
这时他想起带来的麻花,便起身来到厨房提过篮子,给刘副县长和亲家每人取了一根,说:“尝尝,自己炸的。”
刘副县长接过麻花,在手里很玩味地反复看着。麻花与街上卖的不同,街上卖的是由三股拧成的,而这是五股,更为一奇的是顶头一边呈圆形笼状,里而还放一圆球,还能来回滚动;整个麻花五股粗细均习,松散不沾,玲珑剔透,通体黄亮如金,沉甸甸的足有半斤重,使人联想起一件雕刻的艺术品。
一尝,味道更妙。不但香脆酥口,而且五股味道各不相同,有甜、咸、淡、五香、麻辣。“这是你的手艺?”刘副县长嚼着麻花,惊奇地问。
李茂笑着点了点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在宝鸡干活时学的,这叫‘五龙戏珠’。几十年了都没摆弄了。今年高兴,瞎胡炸的,图个喜气。”
“‘五龙戏珠’,名字不错,味道很有特点。”刘副县长边吃边不停地称赞着,回头问张俊祥,“老张你说,咋样?”
张俊祥也不停地点头称道:“不错,确实不错,很有地方风味。”他也没想到,站在面前老实巴交的跛腿亲家,还有如此的好手艺。
接着刘副县长寻问了“五龙戏珠”的制作过程。李茂老汉看到县长和亲家对自己的手艺这般赞尚,心中异常高兴。便从咋样兑面,搓型、分类、合成、油炸火候等一五一十道了出来。最后他说,面是没味的,放什么作料出什么味,可根据不同的口味,做出不同的风味来。
刘副县长听完李茂老汉的讲述,从篮子拿出一个举到张俊祥面前问:“如果一个五毛钱,你买不买?”
“买,一个面包也要四毛五,这可比面包实惠多了。”张俊祥说。
“咱食品厂‘天鹅蛋’如何?”刘副县长又问。
张俊祥笑着摇摇头说:“那是什么天鹅蛋,硬的能打死人,群众都叫它‘石头蛋’,还二块八毛五一斤。”
刘副县长转身问李茂:“你有这手艺,为啥不做这方面的生意,搞副业赚钱?”
李茂老汉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这只不过一时高兴炸点吃吃,谁还想用这做生意赚钱?咱也没那个能耐。”
“你看看,你呀,揣着金饭碗要饭吃。”刘副县长无比惋惜,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感慨地说,“老张,看来还是我们工作不深入,群众发动的还不够,思想还没彻底解放。我们常讲让农民富起来,怎么富起来?靠种田能富起来、能发家吗?还得靠副业。可我们一些人,一提发展副业,发展乡镇经济,就是这个制造厂,那个加工厂。要不就是什么烟厂、酒厂,就是看不到这些具有地方风味、土味特色的小玩意上。我还是上次常委会上那个观点,打肿脸充胖子靠向国家伸手贷款盲目建大厂,那是别有目的!搞不好,你屁股一抬挪个窝,这个包袱甩给谁?那是对全县人民犯罪……”
“哎,可我们有些人至今还好大喜功,轰轰烈烈图名声,捞政治资本。”张俊祥无可奈何愤愤地说。
停儿一会儿,刘副县长说:“这样吧,今天是星期天,明天上午不是要开党委扩大会吗?老张你把这篮‘五龙戏珠’捐献出来,带到会上请大家尝尝,让大家增加一点感性认识。”
第二天县党委扩大会上,一篮子“五龙戏珠”被县上头头脑脑们五马分尸,嚼得有滋有味。消息一传开,立即掀起一场风波。实际上会议还没开完,就有人用电话发出指令信息。下午好几个单位派人来到张俊祥家找李茂老汉,高薪聘请他为师傅要搞“五龙戏珠”专利。有县上的、乡镇的,国营的、个体的,有的还托人找张俊祥说情。一时间,李茂老汉身价倍增,成了金娃娃,相互争抢。搞得李茂和张俊祥左右难肠。最后只得矛盾上交,由刘副县长定舵。
刘副县长胳膊朝里一拐,举荐到县食品厂,并严肃地告诉李茂,从今以后严守机密,招数不可泄露。
“五龙戏珠”在县食品厂落了户,李茂老汉从此丢掉锄头,进县城当了师傅。县食品厂连年亏损,职工靠推销食品的任务提取工资,大家叫苦连天。
李茂老汉的到来无疑像一针兴奋剂,使大家看到某种希望,领导和职工众星捧月般对待他。立即上马为他办起制作车间,给他配了四个徒弟娃,伏首贴耳必恭必敬,李茂老汉心头热乎乎的。
和土疙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深知搞商品做生意并非凭力气和热情就能使“五龙戏珠”红火起来。他没有文化,但半个多世纪的腥风苦雨和眼下食品厂的形势,使他清楚撑家守业的艰难和肩上的份量。以前只是小打小闹,要大量生产他心里没有底。所以他没有立即开张,却躲在亲家家里和亲家细细琢磨了三天。又在亲家的陪同下,背着厂子到省城几家食品厂转了几天,开了开眼界。回来后,带着四个徒弟认认真真地做了一番试验准备。对和面、配料、油温等逐一进行测试,记录准确的数据,然后动手制作样品。先送县领导品尝通过,再由食品厂的人到学校、机关单位、街道和五里外的一个省属企业试销。
仅一个星期,试销成果显著,供不应求。连街道商店、个体户、小摊点都来厂要求批发销售。食品厂决定停产“天鹅蛋”,全力制作“五龙戏珠”麻花。
两个月后,“五龙戏珠”麻花身裹精美的彩塑包装挤进省城。在一次省城举办的食品博览会上,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食品厂供不应求,不得不扩大生产经营。
李茂老汉名声大震,报纸上有了名,电视里露了脸,成为全县的传奇人物。街道中心、汽车站、食品厂大门前,矗立着巨幅广告牌:一位靓丽少女手捧“五龙戏珠”含情脉脉,秀目招人;在“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大红广告语下,李茂师傅的名字金光闪烁。什么祖传秘方,当年娄敬传授,养神补气、健身养颜等誉美之词附于其后。
县委、县政府为奖励他的贡献,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任命他为县食品厂生产副厂长,解决了他一家农转非户口;又分给他一套两室一厅住房。
李茂老汉做梦也没有想到,老了老了,自己还有这份福气。种了一辈子的地没种出个名堂,偶然一次油锅里竟炸出个状元来。